这几天,有个事儿关注度还挺高的,有关120万花得值不值的问题。
1月7日,南京大学官网公布了《南京大学2022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第6批)》,内容显示,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校方拟于2022年3月-4月,在《自然》杂志刊登校庆特刊宣传稿,特刊不少于12个版面,预算120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引来网络上不少人的热议。
一种说法是,南京大学作为一所比较有知名度的大学,在校庆期间来宣传自己,能够为学校提升名气助力,这是好事。很有可能这一次投资,能够在未来几年收到预想不到的成效。
另外一种说法,觉得没有必要,这不就是花钱买名气吗?还不如把这120万元花在助学或者科研上。
花120万在《自然》杂志做宣传 南京大学这笔钱花得值不值?那我们也来好好捋一捋,这120万究竟花得值不值的问题。
首先,《自然》杂志作为全球顶级期刊,从3月-4月多达12个版面,单纯就曝光价值来说,的确值得120万。
换句话说,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是全球自然科学界公认的两大顶级学术刊物,不是大街上的灯箱,也不是什么寻常杂志,肯定不是人人花钱就能在上面打广告的。
南大能做这事,肯定也不只是因为能掏得出120万元。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自然》杂志它的读者群有哪些?是全球自然科学界的精英研究者,"流量"更是覆盖五洲。所以,只有一家高校 本身自然科学研究的实力足够强劲,有声誉、有干货向全世界最优秀、最挑剔的眼光坦然展示,双方才能谈得下这笔业务。
一家高校,能被世界顶刊接受这种大幅"刷存在"的方式,本身就已经表明其获得了一种认可。
刊登这样的校庆专刊能收获到什么?
南京大学宣传部部长、社会学教授陈云松介绍,南大此次校庆广告特刊,并非在《自然》刊发论文。而是在《自然》非常重要的宣传板块(ADVERTISEMENT FEATURE)中刊发12个版面的宣介材料。虽然和其他杂志一样会注明广告属性,但是这样的特刊宣传是具有很强的国际传播效果的,一方面可以将高校引以为傲的研究成果与世界共享,展开学术大讨论,进一步推动学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展示高校的科研环境和软硬实力,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吸引更多的国际学术人才加入。
做好宣传、吸引师资、促进发展等,本身就是有利于学生的。如果咱们非要把专业顶流宣传费用,拿去给当助学补贴,那是不是有点"内惰"了?
作为高校,经费管理制度一定非常严格,无论是财政部、教育部,还是捐赠人,对相关经费的使用都有限制。
高校正常宣传支出 与 贫困生权益 应该是相容而不是相悖的。
并且,据不完全检索,最近4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等等高校都在《自然》杂志上刊登过长短不一的宣传广告。
由此可见,这类采购当属合法合规的正常操作。
说个最直观的,在谷歌的检索中,哈佛、麻省、牛津、剑桥的检索量,是我们北大、清华的30到40倍。而在百度搜索中,后者只有前者的3到5倍。这种关注度的不对称,实际上展示了一个值得我们警醒的事实:中国高校的实力和中国高校的全球影响力与话语权,并不匹配。
如何提升我们的大学的全球影响力?
毫无疑问,脚踏实地做好科研、立德树人是根本。
但在实力和话语权不匹配的情况下,我们不光要埋头做强,更要昂首发声,让更多的全球公众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认识到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
对于中国的高校来说,赢得掌声,当然要靠实力。但如果我们的真实、立体和全面的实力与形象不能为外界所知,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
从这个角度,要投入资源,该花的钱要花。在世界舞台、全球平台发声,必须看大局、算大账。
所以,为了学校的发展,花点钱去宣传,有利于它实力的发展和积淀,只要不过分,就值得做!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寇飞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