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临近尾声,中小学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南京陶老师热线最近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电话,“都要考试了,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用功?”“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不肯做怎么办?”来听听“陶老师”是怎么解答的。

弄清孩子压力来自哪里
“考试临近,孩子反而更不爱学习了,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孩子感受到了压力和焦虑。”陶老师工作站心理咨询师杨蓓蓓介绍,之前元旦期间就有家长反映,孩子三天假期不肯好好学习,甚至经常闷头睡觉,这其实是孩子面临学习压力时一种回避的表现,更多出现在初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较重、对自己要求又较高的孩子身上。

“家长这个时候不要一味地催促孩子学习,而是要看到孩子内心其实是想更好,但有可能现实与期待之间产生了偏差,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 杨蓓蓓说:“家长可以和孩子探索一下他的担心是什么,压力来自哪里,是学校的竞争,是同伴的压力,还是家长的期待;找到原因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动起来’,从而改变消极回避的压力应对方式。”
重构“双减”后的家庭生活
近期,陶老师热线还遇到了一些“双减”带来的新型亲子矛盾。学科培训、学校作业、考试次数都变少了,甚至成绩都从分数改成了星级或等级,让不少家长产生了新焦虑。

“家长看到孩子回家没作业了,学校对孩子学习的反馈也少了,担心孩子期末考不好,就自己给孩子加作业,就容易引发矛盾,这种情况一般在小学阶段比较常见。” 杨蓓蓓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实,从学校到家庭,到学生个体,必然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家长就像拉风筝一样,松紧程度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商量着来,在磨合中重新构建‘双减’后的家庭生活,比如对自主意识很强的孩子,我们可以定一条底线,每天要安排多少时间用来学习,多少时间用来玩;对于比较内向被动的孩子,我们可能要给他更多自由的空间,帮助他安排一些有趣的事情。”

“具体对于每一个孩子可能有不一样的方式,家长也可以拨打我们陶老师热线025-96111来具体咨询。” 杨蓓蓓建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仇煜 编辑/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