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6周年纪念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演艺集团出品的歌剧《周恩来》全国巡演启动仪式在周恩来同志家乡淮安举行。
随着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声,演出拉开了帷幕。大气磅礴的《丰碑》,温暖人心的《初心》,豪迈婉转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一首首动人的曲子余音绕梁,唱响伟人的精神。歌剧《周恩来》以歌剧咏叹调独有的浪漫方式,在2个多小时里展示总理几次“化危机为转机”的戏剧性场面,来表现他伟大的人格、精神和情操。
“事关国家主权,天大困难,我们昂起头,我们腰不弯,我们勇敢承担……” 简单的几句歌词将周恩来大国总理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周总理解决粮食问题的经历中,通过“滴答、滴答、滴滴答”的算盘声,饰演出深夜还在辛勤工作的周总理,面对苦难的国家,他却积极乐观。背后忍辱负重,人前绽放笑容,也让总理的形象愈加生动多样。
而打动人心的不仅是伟大光辉的总理形象,还有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之间的感情。深夜的书桌前,他在台灯下伏案工作,她端来一碗小米粥嘘寒问暖;病榻上,他笔耕不辍,心中牵挂着老区人民,她在一旁心疼不已但默默支持……剧尾,总理在海棠花丛中与邓大姐依依惜别、渐行渐远,哀婉的歌声久久回荡,似叹似念,如泣如诉。
这样一位鞠躬尽瘁、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的总理让故乡观众为之动容。“在总理离开我们46周年的日子里面,省演艺集团把这台歌剧2022年的首演放在淮安,体现了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也是对总理最好的纪念。”现场观看表演,观众朱旭十分感动,他表示,在新的征程上有决心也有信心,用总理的精神品质鼓舞自己,把淮安的事业做好,把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这是我第一次观赏以歌剧形式,来讲述周恩来总理一生的一场演出,这种形式让我感到十分新颖。在这场表演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湘江战役,唯美大气的舞台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感到心潮澎湃。”纪宇洁表示,作为总理故乡的一名中学生,要向周总理学习,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品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歌剧《周恩来》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演艺集团出品,是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入选剧目,荣获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特别奖”,入选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这出剧由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作曲,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编剧,著名导演邢时苗执导,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程晔执棒,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毋攀饰演周恩来总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家毓饰演周恩来之妻邓颖超,优秀青年演员仝濛、臧妍分别饰演李德、女秘书。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舞美公司承担演出任务。
据悉,歌剧《周恩来》2019年10月29日在延安首映后,好评如潮,历经三年多的反复打磨与排演,在剧本、唱段、演绎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作曲唐建平表示,此次最新的复排版本,对舞台呈现和乐队编配进行了修改,而且他还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分离新谱写了一段乐曲。在“邓颖超与周恩来诀别”一场戏后添加了一些内容,“这个内容加上去,演员都说怕自己演出的时候眼泪要止不住。”舞台上,周总理与邓颖超最后的诀别,深情、不舍,尽在动人的音符里,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在导演邢时苗看来,“真实的历史”与“虚化的舞台”都是戏剧由内而生的力量。邢时苗表示,《周恩来》创作初期,主创团队深入采访党史专家,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先后数次到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实地采风,寻访伟人踪迹,学习伟人精神。仅剧本就作了十余次修改,舞美设计改动了几十次。舞台上他们并没有去真实还原西花厅低矮的清代建筑风格,而通过将“西花厅”架高到9米的舞美手段,来展现歌剧的力量和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血染的湘江、浪漫的海棠花、总理的书桌,这些都让观众从视觉上能快速感受到歌剧要传递的情感,有助于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而扮演周恩来的毋攀在演出前便查阅了许多影视资料、纪录片,看到合适的存下来反复观看,“对于周总理这个人物形象,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的角色,所以这次是全新的挑战。他生活的细节、习惯性的动作、说话的方式,我都反复学习。他对外是大国风范的一国总理,对人民是慈祥敬爱的好领导,对妻子是情深义重的好丈夫,这些不同的性格、形象我都在不断地揣摩。”
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泽云表示,歌剧《周恩来》全国巡演的站点,不仅是沿着周总理当年的足迹,走一走、看一看今日中国之繁华盛世,更是我们江苏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担当,以文化自信激发强大动力、积蓄奋进奋斗的力量,以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实际举措。此次演出之后,歌剧《周恩来》将在今年陆续前往北京、天津、绍兴等周恩来同志生前工作或学习过的地方演出,继续以文艺的形式讲述一代伟人的崇高品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高涵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