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绿电供应、氢燃料火炬、饮料瓶做的工作服...来看北京冬奥会“绿色成绩单”!|苏说冬奥

2022年01月08日 20:03:2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越来越近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重要理念贯穿了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其中,“绿色冬奥”备受关注。100%绿电供应的场馆,氢燃料电池车,环保工作服……跟着小苏一起来看看北京冬奥会的“绿色”成绩单吧!

  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用电将全部来自风力或者光伏发电,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此外,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这也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最高等级。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延庆换流站

  位于延庆区的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是支撑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的重要力量。2021年6月29日,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正式投产,张家口市张北地区的清洁能源成功接入北京电网。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将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隔空“牵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创造12项世界第一,每年可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使北京电网中流动的清洁能源翻一番,全面满足冬奥会场馆总计1亿千瓦时的年用电量需求。

  生态优先 打造海绵赛区

  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北京冬奥会在各环节中都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原则。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不仅是一个100%使用风电、太阳能电力的“绿色清洁能源赛区”,也是一个水资源全部实现自我收集利用,全部净化再利用的“海绵型赛区”。此外,赛区建筑施工时,表面的原生土被全部收集,并在建设完工后全部原土覆盖,所有珍贵树木也全部就地、迁地保护。

  同样,按照“海绵型赛区”理念,张家口赛区的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融雪水等,经过整体化设计都将实现水资源全收集、全处理和再利用。

  硬核碳减排 二氧化碳制冰造雪

  走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一整块1.2万平方米的冰面映入眼帘,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据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张信荣介绍,历届冬奥会都是使用氟利昂或者氨制冷剂来进行制冰,此次冬奥会在国家速滑馆首次实现利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跨临界直膨全热回收方式进行制冰,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且制冰能效大幅提升。

国家速滑馆多功能全冰面

  “冰丝带”内的二氧化碳直冷制冰不仅零碳排,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也不会浪费,将通过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在低压端实现制冰,高压端实现全热回收,以此满足国家速滑馆的除湿供热,节能可达到30%以上。

  在造雪方面,传统的造雪剂与制冷剂将在本届冬奥会中不见踪迹,“零碳排”“低能耗”“全热回收”“无污染”成为冬奥会制冰造雪的“关键词”。据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造雪专员介绍,首钢大跳台在造雪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造雪剂,完全是用天然的水造出来的雪。

  从火炬到交通工具 “氢”装上阵成亮点

  北京冬奥会火炬名字叫“飞扬”。它的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作为燃料。氢气是最清洁环保的燃料,燃烧时候的产物只有水,没有二氧化碳,能实现完全零排放。除了环保属性外,考虑到冬奥会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温的环境中运行,氢燃料的特性还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即将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氢能大巴车队

  氢燃料电池车也是本届冬奥会的一大亮点,为低碳出行增添一抹“绿色”。张家口赛区核心区冬奥保障车辆将全部采用氢燃料电池客车,而在交通服务用车中,张家口赛区将投入65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为赛事提供交通保障服务。

  28个饮料瓶做的工作服

  本次冬奥会所有场馆的清废团队将穿上由饮料瓶做成的“温暖包”,一套采用了rPET材质(饮料瓶再生材质)的工作服装。

  这件融入了28个饮料瓶回收再生材质的衣服,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污效果,且透气性良好,外套搭配了可拆卸的保暖内胆,满足极大温差下的作业需求。这个“温暖包”在为场馆清废人员提供温暖的同时,也将通过倡导饮料瓶循环再生的理念,以新颖而“有温度”的方式体现冬奥“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

  以上这些还只是“绿色冬奥”成果的冰山一角,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定会交出一份优异的“绿色”答卷。

  (来源:我苏网综合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社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