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疏港铁路专用线开通

2021年12月29日 14:57: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2月29日上午,一个挂有“太仓港2021年第7022129标箱”横幅的集装箱被缓缓吊起,稳稳地装上“江远幸福号”集装箱船。同时,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首列列车从浮桥装卸作业场出发,发往河南郑州圃田站,标志着太仓港结束了无铁路接入的历史,迈入铁水联运新时代,“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将更有效地支撑腹地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及长三角各港口,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太仓港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加入循环,提升作为港口国家物流枢纽,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太仓港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集装箱量高速飞跃?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徐宁龙介绍,这得益于太仓港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沪太两港实现“港口服务一平台、口岸通关一体化”,创新推出“一揽子”扶持政策,推动货物进入太仓港视同进入上海港,大大缓解了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进出口企业的流通压力,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5亿元。

  据了解,2021年,太仓港新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10条,为缓解外贸空箱资源紧张、保障腹地企业进出口舱位贡献了积极的港口力量,太仓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80万标箱,同比增长44%。截至目前,太仓港已建成投运各类码头泊位9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4个,设计通过能力1.64亿吨、635万标箱。

  共开辟运营集装箱班轮航线216条,其中近洋航线30条,覆盖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泰国、越南、俄罗斯等近洋主要港口;内贸干线51条,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全覆盖;外贸支线41条,实现与上海港之间的公交化运营;长江(内河)支线94条,基本建成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内贸转运枢纽。

  当天开通的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则助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长江干线12个重点铁水联运设施联通项目之一。开通后,以集装箱及适箱货物运输为主,将围绕浙江地区的纸浆、安徽地区的汽车零配件、成都地区的高新电子产品、新疆地区的农牧畜产品,为相关货主企业设计海铁联运物流方案,预测近期货运量388万吨/年,远期603万吨/年。

  上午发货的第一列货运班列发往河南郑州圃田站。该批外贸出口货物为某品牌商用车零配件,该品牌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国际营销公司姬大鹏表示:“太仓港海铁联运服务的开辟,为外贸企业出口新增了一个物流通道,也为我们企业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提高了外贸出口竞争力,企业在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碳减排。”

  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重点开发建设太仓港的决策,太仓港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从打下第一桩到100万标箱,太仓港用了15年时间,成功迈入百万标箱港口行列;2016年突破400万标箱,从100万标箱到400万标箱,用了9年时间,实现了快速崛起;2021年突破700万标箱,从400万标箱到700万标箱,仅用了5年时间,进入了全面腾飞新阶段。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4%,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长江第一、连续4年江苏第一,跃居全国第8位。

  近年来,苏州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机遇,不断放大“沪太同港化”效应;同时,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开通将进一步完善太仓港铁水公联运、集疏运体系,扩大太仓港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未来,苏州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断深化港产城联动融合,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港口。

  接下来,太仓港将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太仓港由“物流通道”向“物贸基地”转型,高水准打造长三角多式联运示范样本,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形成示范效应。

  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太仓港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战略,加快打造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示范港”,高质量建设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高站位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贸港”,高标准推动优化营商“温馨港”,推动太仓港朝千万标箱大港和长江最美港口稳步迈进,在“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郭彧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