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一场“送学上门”的“流动宣讲”主题党课在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生动开讲。党课老师为武进区新孟河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员,深入讲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架起与流动党员的连心桥,120余名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一线的流动党员与区水利局党员聆听学习,为建设国家重点水利项目注入强大红色动能。
“送学上门”创新认识新高度
省委宣讲团成员、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题授课,带领广大党员同志深入领会“一张宏伟蓝图”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三大光荣使命”的丰富内涵,准确了解“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定位,正确掌握“九项重点任务”的实践要求,明确剖析“一个根本保证”的价值所在。
宣讲会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员们研判了新形势下江苏建设的深刻意义和长远目标,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党员们就“如何将六中全会精神与省党代会精神的关键点带入工作实践,提升党课学习效果”等问题向夏锦文提问。“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脚踏实地发挥出水利系统在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将习近平新时代治水强音与水利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夏锦文表示。
“红色长廊”信念扎根新深度
会后,课堂转到了永安河水利党建生态园。永安河水利党建生态园是武进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次成功实践,亦是一个扎根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党史学习教育实境课堂。党员们陆续穿过“高光时刻”红色长廊,参观“为有源头活水来”展牌,一幅幅六中全会、省党代会精神的宣传照片,一段段铿锵有力的文字,让党员同志们进一步领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感悟到“十个坚持”伟大奋斗的宝贵经验。
冬日里的党建公园寒意料峭,党员却是满怀热情与信念,胸前的红色党徽如同炽热的火焰,跃动在清澈的永安河畔。新孟河临时党支部的流动党员虞金凯觉得,“经过这次主题党课,感到了工作的方向更明、思路更清、信心也更足,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也就能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武进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荣说:“我们牢记嘱托,持续高强度投入水利建设,推动武进实现了生态河湖向幸福河湖的美丽蝶变。下一步,我们将循着总书记擘画的蓝图,聚势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借势‘两湖创新区’,蓄势启动滆湖综合治理,乘势走出一条武进经验的水利现代化之路,奋力谱写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红色基因”工地传递新温度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之一、长江经济带重点项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人员流动性大,如何让奋战一线的流动党员确保“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武进区水利局不断探索党员学习教育新模式。临时党支部成为沟通党员心灵的桥梁,更成为凝聚参建各方力量的纽带。
学雷锋、义务植树、清明祭英烈、趣味运动会、党史知识竞赛、一袋牛奶的暴走、中秋月饼进工地……这些贴近生活的党建活动,让党员学习教育走向新常态,大批流动党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听民意、解民忧,将新孟河工程的惠民利民之举落到实处。流动党员们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新孟河工地更成为了一个有温度的幸福工地、红色工地。以根植一线的临时党支部为战斗堡垒,流动党员们攻坚克难,真正做到了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面前无困难。
“红色血脉”实干迈出新广度
作为水利部第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党建进工地”试点项目,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通过探索实施“党建+”工作模式,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互融互促,激发出了参建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解决实际难题,推进水利项目建设的强大力量。
为了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最终目标,临时支部以“党建+质量”推动高质量管理,党员先锋“讲、学、带、促”,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精益品质;以“党建+智慧”推动水利智慧化转型,在支部建立起信息技术开发智囊团,聚智聚力,创新创效;以“党建+服务”夯实工作基础,为民解忧、凝聚人心,助力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流动党员扎根工程一线,创建“党员示范岗”,围绕工程安全标准化创建、项目精细化管理、文明工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带头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在思想碰撞与头脑风暴中,研发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四新技术,为施工进度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发了建设管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尤其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牛塘大型水利枢纽建设中实现可视化模拟,推动新孟河工程完成“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的关键转变。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汤琤 潘瑱嫣 谢博涵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