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水泥的运输车来回穿梭,自动卸货马达按下,水泥倾泻而下。挖掘机举起大铲子,快速把水泥放进梯形造渠机设备内,牵引推着梯形造渠机缓缓前移,简洁、快速,机器过处一条高标准的灌溉水渠呈现在眼前。近日,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石楼村高集小组田间水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目前,石楼和肖楼2个村共有4个工程队同时施工。高集这块地总长580米,水渠上宽0.3米,下宽1.75米,深度是0.9米,均匀厚度8公分,我们使用的是梯形机造渠机,一次成型,比原来的老法施工效率提升了3倍。”在施工现场,施工队队长刘汉玉介绍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集镇积极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群众办实事,郑集镇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积极与区水利部门进行对接、协调,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为进一步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有效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完成全年农田建设任务。郑集镇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和镇纪委组成联合工作组,严把时间节点,加强日常督查,实行项目监理制,全程监督项目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在建成的农田项目区内,不断完善农田灌排和交通体系,促进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有机结合,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发展,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
“截止12月初,今年我镇13000亩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主要涉及肖楼、石楼2个行政村,总投入2275万元。我镇通过农田项目建设三年规划:2019年建设15000亩,涉及万村、沙楼、卢楼、尤楼、郑集五个村,财政投入资金2625万元;2020年建设面积15000亩,涉及郑集、戴楼、苗湾三个村,财政投入资金2625万元。三年内10个行政村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覆盖。”郑集镇分管农开项目负责人赵小倩说。
郑集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跑出了乡村发展“加速度”,助推了乡村振兴。据了解,郑集镇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3000亩,财政总投资7525万元,主要建设灌溉和排水水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工程等,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来源:铜山区融媒体中心/王珊 子夏 审核/李琳 廖旺 赵后永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