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无锡鸿山深化居民普法

2021年12月14日 20:32:2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大坊桥村积极组织各类活动持续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法治建设为依托,履行司法行政职能,推动更多、更实在的便民惠民举措落地,引导广大群众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这是一支由村委综治专员、片区民警、退伍军人、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组长组织起来的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几乎每周都能看见他们身穿红马在街头巷尾宣传法律知识。大坊桥村是新吴区4个保留建制行政村之一,老年常住人口比例偏高,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风险较高。普法志愿队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解答、案例分析等形式,向辖区村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耐心地讲解防诈骗、非法集资、平安建设等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宣传,群众的法制观念依法维权意识安全防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坊桥村构建起调处中心户村委会为主的两级网络调解体系,以33个自然村的村民组长担任调处中心户长、村委综治人员担任专职矛盾纠纷调处员,当矛盾发生时,第一时间收集矛盾信息,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中心户长、调处员进村入户,逐户逐人调查摸底,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通过努力,顺利建成金家里美丽乡村和姚更上美丽乡村,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信访事件。王震作为村委的专职矛盾纠纷调处员,每当居民有诉求,他总是耐心倾听并一一记录下来,待了解详情后,约双方进行调解、协商,耐心细致的工作获得了老百姓信任,渐渐地成为了村里最年轻的“老娘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既要办成还要办好,这也是每一位调处人的职责所在!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积累,法治教育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农民法治素养的重要方式,是建设善治乡村的重要前提。大坊桥村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每月开展的警民恳谈会宣传法律法规,积极链接相关资源开展“三官一律”咨询服务,通过村委宣传栏、电子屏幕以及网格微信群等宣传知识,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议事厅、乡村振兴大讲堂等阵地开展各类普法讲座,使法治教育常态化、让法治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法治引领促进农村和谐,增进民生福祉,保障乡村振兴。(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