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坚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旧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程,紧扣民生所需,坚持系统更新,注重传承创新,近年来先后对万户新村等84个小区进行了改造,老旧小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其中万户新村等3个小区还被评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始建于1983年的万户新村,是盐城最早、最大的开放式住宅小区,“破”、“漏”、“乱”是老小区居民普遍关注的“烦心事”。亭湖区住建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牵头组织,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对万户新村实施系统升级改造,使老旧小区发生“蜕变”。昔日“万户新村”,如今“万户新风”:现代气派的小区主出入口,设备先进的智慧警务室,焕然一新的幢幢楼栋,平坦宽广的小区道路,绿树成荫的游园,小孩们欢声嬉闹,年轻人唱歌跳舞,老人们琴棋书画,全新的生活,满满的幸福!
尊崇民意,打造宜居新环境
盐城万户新村占地410亩,总建筑面积达40万㎡,共127幢住宅楼、4030户、人口10156人。由于小区建设年代久、设计标准较低,内部通道不畅,房屋年久失修,私拉乱接严重,公共配套不全,适老设施缺失,违建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较多。亭湖区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群众所需。
定制“菜单”,群众更放心。群众对改造意愿强烈,但诉求复杂繁多,意见不一,是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达成广泛共识,在小区改造前,通过业主代表座谈,面对面征询居民改造意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将民意反馈梳理汇总成49条工作建议。改造期间共收到居民诉求480余条,件件有落实;同时聘请25名居民、老党员代表组建“共治委员会”,邀请8位设计师、建造师组建“共同缔造工作坊”,全程督导整治施工。
系统更新,群众更安心。亭湖区将“城市更新”理念融入旧改工作中,坚持“彻底改、改彻底”,“做一块成一块”,对小区基础设施和居民楼栋进行系统更新,通过拆除违建、维修房屋、雨污分流、改善出行等措施,对小区内陈旧、老化、失去使用功能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铺设雨污管道近8公里,同步改造自来水,按新小区要求配备路灯、监控摄像头。
为彻底解决屋面渗漏问题,对屋面进行平改坡,同时实施外墙真石漆、楼道翻新、门窗更换和车库出新等一整套改造。为更好地服务居民,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对部分楼栋加装“特惠电梯”。家住1区7号楼顶楼85岁的陈奶奶激动地说,“过去雨天漏的心烦,夏天热的心烦,现在是旧楼变洋房,住得很安心。”
为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利用闲置边角空地,增设机动车位369个、非机动车充电车棚19处。对小区垃圾中转站采取智能控制负压净化改造,消除了垃圾臭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全面升级,群众更舒心。亭湖区坚持不但要让群众住得安,更要让群众住得好,最大限度地完善公共配套,打造“十分钟”满意生活圈。如今小区内学校、医院、宾馆、浴室齐全,各类商业门店达320多家;对总面积1800平米、22个门市、80多个摊位的小区菜场进行标准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市民打造高品质市场。拆除腾空市用房,释放空间约520平方米建成学生家长等候区,利用社区闲置用房改建成近400平方米的标准托育中心。
新建智慧警务室及网格化管理中心,设有便民服务、巡回法庭、智慧网格、自助警务等15个功能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贴心式服务。
惠老服务,畅享健康新生活
万户新村60岁以上人口有3500多名,其中70岁以上占到六成。亭湖区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就将老有所养列为首要环节。
突出适老改造,使老有所养。回租经营性用房,改建社区用房,组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在医护保障、就餐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老年就医方面,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配备适合老年疾病的专业医护团队,提供全天候医护服务。在老年助餐方面,开设日间照料中心,由政府补贴,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可口、价廉物美的就餐服务。在老年洗浴方面,建设老年助浴中心,引进专业团队,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助浴或上门个性化助浴服务。所有洗浴工具均为适老化设计,真正做到让老人沐浴开心、家属放心。
用心呵护夕阳红,使老有所护。为小区独居老人等101户安装智慧预警系统,将出入频率、智能烟感、燃气报警、紧急求助等智能设备联网,动态检测老人的日常起居情况,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主动预警、跟踪处理,大大减少或避免老年人群生活风险源头。
提升生活质量,使老有所乐。充分利用相关平台,增设书法、绘画、摄影、阅读、棋牌、淮剧小舞台、电影、园艺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实用性功能,提升老年人归属感、认同感。将学校现有资源向老年人开放,非教学时段(周六、周日)为小区老年大学提供活动场所,开设书法、绘画、象棋、合唱等四个培训班,操场等体育设施提供给老年人休闲健身。
焕发活力,创建惠民新业态
留作记忆,挖掘资源,聚力打造惠民产业,切实推动万户新村生活片区增添新动能、焕发新活力。
搭平台。社区利用原有废弃菜场有机更新为综合展馆,增设“万户记忆”“老手艺展馆”“共享菜园”“慧心坊”等项目,实现社区生活空间微更新。万户便民工坊,通过竞选确定进驻老手艺人员,给予租金暂不收取等政策扶持,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解决了部分居民就业。巧手编织社,不定期组织辖区内闲散在家的妇女开展手工技艺免费培训,引导手艺人、辖区妇女线上线下学习手工、横机编织技艺。
抓联动。针对社区居住人员特点,引进品牌家政服务公司,由社区提供办公用房,创建万户亭嫂家政服务中心,为万户新村生活片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家政+养老+培训+创业”配套服务。
拓新路。创建万户新村共享直播间,为居民打造网红直播空间,通过“体验式互动+万户实景”的方式,培育居民“网红”,讲述万户人自己的故事和惬意生活。同时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打造万户人自己的直播带货团队,拓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渠道,真正让万户新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共同缔造,激扬文明新风尚
小区是个大家庭,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亭湖区坚持“万户一心”,共建共享,创建精神文明新高地。
传承文明厚底蕴。区委宣传部门精心指导新建亭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万户记忆、万户实物、万户书房等功能。万户记忆展馆,通过一个个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展现万户历史,叙述万户人纯朴生活,多元化营造沉浸式感官场景,让人们更深入的认同、追随万户新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打造集书画、园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小区广场舞团队、戏曲团队等为居民提供自我展示的演艺小舞台,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党建文化刻民心。街道党工委精心谋划拓建党建主题公园,增设精神雕像、红色长廊、党员宣誓广场、党风廉政宣传栏、初心亭等,将党员活动阵地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党建文化活动主体由党员拓展到群众。通过在公园内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党日教育专题课、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地多样化宣传党的红色历史。漫步于党建主题公园,仿佛置身于党建文化长廊中,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耳濡目染地感受到党的伟大。
“万户一心”破难题。合心才能合力,小区违建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改造进程。万户新村通过广泛而持久的宣传,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相互做好思想工作,先后组织集中违建帮拆行动41批次,拆除地面违建563处、楼顶违建23栋,共计拆除面积22521㎡,打通了消防通道,畅通了生命通道,既保障了旧改顺利进行,又提升了小区居民整体社会责任感。同时,坚持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构建智慧社区,引进区国有平台物业公司进驻服务,引导广大业主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巩固改造成果,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万户新村旧改理念“最老的小区,最新的生活”。
亭湖区住建局局长朱东升介绍说:“万户新村只是亭湖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旧改不仅使小区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也使居民精神面貌实现全面提升。我们秉承‘改在群众心坎上’的旧改理念,‘十四五’期间,全区还将对152个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力争再打造12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审核/沈娟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