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12月4日,记者从盐城盐都区有关部门获悉,盐都区盐龙街道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征集梳理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问题108件,形成项目清单85项,已销号、办结78项,完成率92%,其他项目正按照时序推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盐龙街道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努力实现“重大转变”:主导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区域位置由城郊向城市转变;群众角色由村民向居民转变。坚持智能终端产业首位度不动摇,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20个,产业规模超200亿元,占全口径工业开票比重67%,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顶层设计,盐渎路、振兴路、创智路、火炬路等“交通网”建成通行,科技广场、智创谷、港府君澜大酒店投入使用,超高层中央商务区、行业综合排名前十的合景泰富商业综合体抢工建设,大马沟生态公园、第一沟体育公园等一批为民实事工程对外开放,正在全力打造盐都新城中心,城市“颜值”越来越美。街道建成800多平方米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起街道社区联动的助餐、娱乐等养老服务体系。15个村(居)和东山精密、智创园、智创谷图书室全覆盖,建成市图书馆分馆3个,实现全域通借通还。升级打造为民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到实事快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组织河道清淤疏浚,实施集镇截污纳管,打造生态护坡增绿。整治老旧村庄,提升村容村貌,填埋废沟废塘,栽植适生树木。新建振兴路、创智路两座公厕,改建乔庄、方向等居民区6座老旧公厕,鼓励农户自建卫浴一体化。对大吉发电厂地块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绿色示范工程。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与此同时,实施惠企利民工程。街道领导班子挂钩走访重点企业运营情况,开展新一轮“暖企行动”,收集用工、资金、人才等要素以及创牌、运营等问题,研究出台具体解决意见。今年以来,累计为园区企业输送员工8000多名。通过银企对接、担保过桥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需求近10亿元。为落户企业提供职工公寓近200套,解决近千名员工的住房问题。另外,提升为民公共服务。实施 “口袋公园”提升改造工程4个,目前完成3个,在建1个,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好去处。在荷塘月色、朗达一号、嘉华花园等小区增加了智能健身设施35套,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更加便捷服务。快速推进高新嘉园幼儿园建设,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戏曲进乡村等活动10多场次,实施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标和城乡一体化项目,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2户,帮助北港村解决征地社保57户,实施大李、黄刘村居道路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00多盏。
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上坚持富民增收。一是发展富民产业。健仁、先锋等社区居委会发挥城市区“依厂靠景”优势,发展依托智创小镇、大马沟生态公园等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大李、北港等村居发挥“依水靠土”优势,有序流转土地,居民变为股民,提高分红收益,同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发展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等产业,推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二是培植龙头企业。推动嘉士伯集团控股的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投产达效,力争年实现开票销售6亿元以上、税收6000万元以上。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新区高端企业配套,拓展上下游产业项目,实现强强联合。开展“万企联万村”联动行动,带动乡村共走振兴路。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围绕振兴人才要求,通过“引育用留”锻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重点培育水稻、水产、果树、畜牧等行业专家,提升农业科技发展层次。着力留用乡村农艺师、园艺师、建造师等公共服务人才,增强服务乡村发展能力。鼓励村组干部、社会乡贤带头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把新型农民引上职业化道路。
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上保持和谐稳定。一是全力推进安全创建。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消防安全监管,目前已完成住宅小区生命通道监测系统安装8个、小区电瓶车禁入电梯预警监测系统4个,完成住宅小区充电桩建设105处;完成科技广场、研创大厦、创新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上云系统安装;推动安置小区及集镇老旧小区安装煤气切断阀195户、改装天然气45户;黎明路消防站已完成主体竣工,年底前实现消防5分钟“救援圈”。二是扎实开展法治创建。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将智慧小区13个、平安灯箱95只、枪机60个、球机107个全部接入一体化指挥中心,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年累计处理矛盾纠纷5750件,发现公共安全隐患3245个;常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街道”。三是巩固提升文明创建。街道始终把创文作为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抓手,聚焦常态长效,全面深化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更换路灯灯头300多个、维修井盖800多处、路牙1000多米,划设绿色专用停车位700多平方。规范经营秩序。整治出店经营、乱堆乱放、沿街乱晾晒等100多处,清除野广告“牛皮癣”300多处,集中出新店招店牌65户,新建创新路、东进路遮阳挡雨棚8个,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孙广传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