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来袭!东太湖湿地公园迎来一群“小精灵”

2021年12月01日 09:05:22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小雪节气过后,一波冷空气让苏城气温骤降,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群特殊的“小精灵”——冬候鸟。

  近日,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鸟类调查专家在东太湖湿地公园记录到了近万只越冬水鸟,其中不乏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绘出了一幅“候鸟天堂”的画卷。

(鸬鹚)

  “天外来客”光临苏州

  “你看,那群鸟儿!”近日,东太湖湿地公园迎来了一群“天外来客”——成千上万只鸬鹚集群飞起,半边天空中全是鸬鹚。它们或列队翱翔于蓝天,或盘踞在湖面上,或站立在滩涂上休憩,或在太湖里集群捕鱼,场面颇为壮观。

  据了解,普通鸬鹚是鹳形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善于捕鱼,以前渔民常驯化后用来捕鱼,俗称鱼鹰。

  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周敏军告诉看苏州记者,“进入10月以后,几乎每天都有大批候鸟来到湿地,通常到水域冰封以后才会离开。最近一天就观测到了近万只越冬水鸟,其中最多的就是普通鸬鹚,大概有8000只左右。”

  当一只脚蹼划开静谧的水面,一声鸣叫打破秋冬的宁静,这便是候鸟光临苏州的信号。

  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都会有成百上千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飞越到太湖之滨越冬停歇。

  “这些鸟类大部分为普通鸬鹚,小天鹅、青头潜鸭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也会少量现身,甚至还有食物链顶端物种白腹鹞等猛禽。”鸟类调查员王任翔介绍,东太湖湿地公园是太湖沿岸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每年11月份,这里都会迎来大量水鸟,大部分是跟随西伯利亚寒流到此。

(青头潜鸭)

(白腹鹞)

(小天鹅)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是苏州十大明星鸟类之首,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小天鹅都会在苏州多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过冬,这种情况已经持续8年。

  而白腹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鹳形目鹰科鹞属的鸟类,白腹鹞在苏州属于冬候鸟,是食物链顶端物种,白腹鹞的出现能反映出该地区生态链的完整性。

(东太湖湿地公园)

  东太湖湿地公园,作为太湖沿岸重要的鸟类栖息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东太湖湿地公园共发现了178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7种。

  “鸟类天堂”,也是“绿意空间”

  近年来,随着苏州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越来越多的侯鸟把苏州当成了旅行目的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苏州的生态和苏州的宜居。

  生态环境好不好,动物们最有发言权。近10年来,苏州地区鸟种数量增加了100种,湿地公园的鸟种数量增加了40%。

  据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统计,截至目前,苏州今年累计观察发现了320种鸟类,有11种首次被记录,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大鵟,白斑军舰鸟、星头啄木鸟等。

(勺嘴鹬 摄影:钱锋)

(疣鼻天鹅 摄影:周敏军)

  (草地鹨 摄影:邓郁)

  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鸟儿爱上苏州?

  作为多年观测鸟类的观测员,周敏军告诉看苏州记者,苏州之所以可以吸引这么多鸟类,主要是因为苏州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湿地水域。“苏州也一直在进行湿地的修复,采取退渔还湖等措施,这些都是有利于候鸟生活的。”周敏军认为,尤其近年来苏州湿地公园发展迅速,建设水平全国领先,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湿地公园管理创新之路。

  除此之外,在他看来,民间观鸟的力量一直在扩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观测鸟类中,这对于鸟类的发现和记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近几年观测下来,发现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地方都关闭了,人类难以进入。而人类活动的减少,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鸟类增多了也变得活跃了。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无人区,让更多的鸟类来到苏州。”

  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众多的江河湖田赋予了苏州丰富的湿地资源,全市自然湿地总面积2687.62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约三分之一。

  作为一座诞生在湿地上的城市。

  苏州是“鸟类天堂”,也是“绿意空间”,这份净土需要所有人的守护,也希望在苏州158公里的长江沿岸上,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小精灵”翱翔!

  (来源:看苏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