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双减政策落地后,很多孩子都发现,学校的课程种类变得丰富了,课后服务社团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近日南京市教育局办公室下发通知将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主题化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实施的情况如何呢?
今天(11月30日)上午11点多,记者在南京市软件谷小学操场看到,3名体育老师正在上课。在一堂篮球课上,体育老师将排球运球与音乐相结合,让孩子在音乐的鼓点下学习拍球运球,极大的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音乐的节奏,掌握学生的球性,包括节奏感,这样可以对球性有一个更好的提升。”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谷小学体育教师刘成说。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小行小学,为了保障学生在校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除了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和每天上下午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这学期学校还将体育节设置了不同的主题,促进学生自主科学锻炼习惯的养成。“每个年级有不同的主题,比如六年级是爱国主题,三年级是科技主题,还有梦想主题,把文化主题融入到运动会,精神内涵更加广阔了。”南京市雨花台区小行小学教导室副主任严涛说。
不少学校教师表示,“双减”后,家长更重视体育了,主动要求学校布置体育作业。以前,孩子们课间就是上个厕所,在走廊上适当玩一玩。现在课间巡视时,经常看到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课间”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记者了解到,根据《南京市中小学主题化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各学校要严格落实校内户外活动不少于1.5小时,校外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原则上小学每学年不少于4个主题,中学每学年不少于3个主题,可分时段、分学段,分年级组织开展。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将进行现场督导。“督导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课堂作业管理,活动开展,内容很多,总共有两天的时间要蹲点在学校。”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周卫东说。
专家表示,在孩子体育运动中,社会要发挥保障作用。只有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拧成一股绳,校内校外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体育服务,才能形成合力让孩子更好地运动。
(来源:《零距离》记者/何畔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