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而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支撑,也是最紧缺的资源。长期以来乡村人才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20年末江苏农村常住人口2250.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已由1991年的78.8%降至26.6%,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部分县(市、区)农技人员占实有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0.11%,乡村的教师、卫生专业人才、居家养老和儿童教育服务人才普遍短缺,乡村人才振兴十分紧迫。

对此,江苏日前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通过四个部分20条举措思新求变、破题破局,广栽“梧桐树”,招引振兴乡村的“金凤凰”。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明确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小苏发现,突出人才需求的目标定位是这份《意见》的一大亮点。当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公共文化和社会服务等需求旺盛,这对乡村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意见》梳理了5种重点培育的乡村人才队伍,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目标。
乡村产业人才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人才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根本。小苏发现,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村电商人才、农业经理人这些新名词都被纳入《意见》里“新农人”的人才范围。《意见》要求,到2025年新培育高素质农民75万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力,加快形成现代“新农人”群体。

特色乡土人才
乡村振兴要立足乡村,很多时候“土专家”“田秀才”有着高学历无法替代的作用。《意见》提出培育一批能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的优秀乡土人才。到2025年,新选拔培养“三带”名人250名左右、能手500名左右、新秀1500名左右。
乡村治理人才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治理。《意见》提出加强乡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培养使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农村地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基层治理网格“法律明白人”实现全覆盖。

公共服务人才
聚焦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意见》要求打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6000名左右、每万服务人口配备35名基层卫生人员,引导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及团队下乡开展驻镇驻村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越是现代化的乡村越离不开科技赋能。《意见》强调加大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到2025年建设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150个创新团队。
乡村振兴,人才从哪里来?
想要“人才济济”,就必须将“主动培养”和“招贤纳士”相结合,不断扩展人才培养、集纳的途径。
拓宽途径育才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针对在校大学生,《意见》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入手,提出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开展定向师范生培养和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培养,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通过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培训让教学更贴近乡村实际。
针对高素质农民、在职农技人员,江苏将全面推广“定向委培”,开展“半农半读”农民中高等学历教育,每年选送一批优秀农技骨干到院校研修深造,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设乡村技术技能特色专业和特色班,为乡村振兴储备专业人才。

创新渠道引才
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特色乡土等领域,往往更需要社会经验丰富、人脉广阔的“行家老手”。引导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经济文化能人等扎根乡村,鼓励企业家、专家学者、规划师、离退休人员等投资兴业,吸引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入乡创业,都是不错的选择。《意见》将健全退休人员返聘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下乡继续服务,例如鼓励临退休干部通过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等方式到乡村干事创业,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柔性引进高层次在职、上级医院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引导各类人才建功“三农”。
搭建平台聚才多年来江苏启动了一系列人才培育计划,《意见》提出,要依托省“333工程”、“双创计划”、海智计划农村行动,以及农业示范园等引进培育人才。例如开展“亚夫全省行”科技行动,遴选设立省级专家服务基地,鼓励共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响江苏”等创新创业大赛,为广大“农创客”搭建平台。
乡村振兴,人才怎样留得住?
小苏认为,乡村振兴“招贤纳士”绝非“拉来了事”。比起“引得来”,“留得住”往往更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意见》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例如完善人才服务乡村制度,多渠道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干事创业;探索赋予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行政事业编制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补助标准和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待遇;加强乡村人才分类评价评定,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等等。

小苏发现,近年来江苏各地各部门围绕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大量探索实践和试点试验。比如相关部门制定落实的乡镇街道干部“三个20%”激励关爱机制,即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到20%、3年内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务干部提拔不少于20%,让基层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这些创新做法均在此次出台的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江苏今天精心栽种“梧桐树”,就是为了吸引来成群的“金凤凰”。乡村振兴,更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来源:评新而论 记者/毛俊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郑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