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徐州市铜山区交通运输局始终把学习党史与推动工作、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开辟了“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农业变产业”的农旅融合新路径,形成文化集聚、产业集聚、生态集聚的综合效应,带动了沿线百姓发家致富,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双带动、双促进、双提高”。
以路为媒,与地方文化融合,打造文化富集地。在建设中,注重把当地民俗旅游区、人文景观、乡土文化村、革命遗迹、历史存等连点成线,使每条农村公路不仅成农村出行路,而且成为乡村文化路,在全省打造出别具一格、风韵万千的农村公路建设品牌。全区262条农公村路,共链接各种文化景点、景区、历史遗存等672处,实现每条最少连接一条乡村文化点。其中,汉王玉带路,沿线建有党建主题红色教育公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张竹坡故里、张伯英艺术馆、紫山民俗村等文化景观10余处,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学习,成为人们学习、观光、旅游的精神文化家园。
以绿为介,与农村生态融合,建设生态观光带。坚持道路与绿化同步,做到道路建到哪,道路绿化就实施到哪。并且在道路绿化中,注重与道路沿线地形地貌融合,做到乔木、冠木搭配,常绿与落叶植株结合,实现一路有四季、四季景不同绿化效果。2020年9月,铜山玉带路被为全省“最美农路”十大自驾游线路,年均游客量达100余万人次;2021年,铜山单棠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公路”。
以民为本,与沿线经济融合,树立乡村振兴示范区。对接地方经济,实施农路+,特别结合不同经济特点,先后走出了农路+经济、农路+产业、农路+旅游、农路+采摘等农村公路建设新路子,实现农路通达、文化进村、经济富民,使许多农村村民实现就地创业增收;靠路发家、借路生财、沿路兴业,成为铜山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截止目前,全区农路对接产业点520个,催生新兴产业65家。
(来源:铜山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牛广辉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