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五,是姜堰区老干部集体学习日。然而,让区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副书记、老干部局副局长曹春森想不到的是,又有20名退休干部向组织递交了申报报告,要求到一线去一笔一画描绘共同富裕画卷。
“这次申请的老干部有90%原先从事‘三农’工作,他们中有的是高级农艺师,有的是科技能手,还有的是助力脱贫的高手。”曹春森很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姜堰区退休干部主动到乡村一线服务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心血来潮,他们坚守的是初心,报答的是党恩,为乡亲们做的事一直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是学农的,与农业结下不懈之缘,退休后,不能眼睁睁地农业知识荒废掉,总想为乡亲们做的啥。”高级农艺师、退休干部李金官直言不讳。
从2012开始,李金官就把水稻种植新技术无偿地传授当地农场主,9年来,他骑坏3辆自行车,把8个农场主培养成农业生产的内行。
只为乡亲们生活过得更好。这是姜堰区退休干部的共同心愿。他们用一颗滚烫的初心为乡亲们共同富裕谱写了桑榆风采。
大学生村官徐友成记得真真切切,2016年,他承包了300多亩土地,当上了农场主,但因种植技术不过关,水稻产量上不去,老干部、水稻推广研究员、省突出贡献专家肖跃成,关键时刻拉了他一把。“从育秧开始,他隔三差五就到农场,查看苗情,手把手教我水稻穗肥的施用时间,用药治虫的诀窍,他是我的技术靠山。”徐友成开心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友成的农场亩产水稻增加了近200斤,生产成本降低了10%左右,先后带领100多名村民共同富裕,他的农场先后获评泰州市科普示范基地。
现在,留在农村种田的年轻人不多,留住他们就是留住共同富裕的“金种子”。
曾被泰州市委宣传部等7部门授予“新乡贤”荣誉的骆宏才,退休8年,主动担任乡村年轻干部成长的“引路人”,通过传帮代,培养了一批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带领千余名村民走上共同致富。
去年姜堰区70多名老干部主动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落实了75个企业的产业项目扶贫,吸收上百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11名老科技工作者累计服务76个规模经营农场(企业),组织实施科技项目6项,培训人员近2000人,增加经营者收入超1000万元。
夕阳红似火,晚霞胜春光。近两年来,姜堰区近100名退休干部帮助基层一线招引富民项目30个,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近400个,带动万余名百姓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来源:姜堰区融媒体中心/ 丁圣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