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琢链 扬州玉雕大师再现绝活

2021年11月17日 16:06:06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把整块玉石镂空成链,环环相扣,这在玉雕中俗称“链子活”,是一项既难又险的“绝活”。近日,扬州玉雕国大师王金高用三年心血精心打造完工的新作品《活环·内链瓶》,却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链子活”的认知,跟传统的链条都在器皿外部雕刻不同的是,他选择了难度更高的“瓶中琢链”,通过只有鸡蛋大小的瓶口,在瓶内雕刻出一条带活环的完整链条,再次展示了“扬州工”的精妙。

  巧思妙想 针尖绣花 瓶中琢链

  扬州玉雕大师挑战传奇绝技

  在玉雕中,链雕作品常出现于炉、瓶、灯、塔、熏、片、锁、坠等器物之上。链雕工艺,对玉雕师的技艺要求极高,既难又险,需要实打实的技艺,没有足够深厚的雕刻功底,玉雕师一般不会轻易尝试。

  但王金高的这件《活环·内链瓶》,却把“链子活”玩出了新高度。这件作品造型优美,瓶身“日月同辉”“万象更新”“人寿年丰”的图案构思设计吉祥巧妙。打开瓶盖,更有一番天地。揭开瓶盖慢慢往上提,只见两条由十几节玉链条组成的精美“项链”出现在眼前,链条的另一端连接着一只直径6厘米的活环,刚好被瓶口卡住,绝妙的设计、精美的做工,让人大开眼界。

  虽然说“链子活”是扬州玉雕一绝,扬州擅长“链子活”的玉雕师也大有人在,但传统上,玉链大多在器皿外部雕琢。作为装饰之用,选择在器皿内部雕琢,绝对可以说是大胆尝试。业内人记忆中上一件类似的作品,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玉雕大师刘筱华、陈荣贵创作出“内链双瓶”,这件连体瓶的两个瓶盖之间,连接着一条长达75节的活链,整条活链从瓶胎内部掏出,环环相扣,精巧玲珑。作品一出便引起轰动,当时被业内誉为“空前绝后”,此后几十年无人敢尝试。

  而王金高偏偏喜欢挑战。王金高擅长雕琢器皿,作为新生代扬州玉雕大师,其作品造型新颖、博采众长,兼具南工的清秀典雅和北工的大气凝重。一路走来,随着技艺的逐渐成熟,王金高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继承和突破前辈的“内链”绝活。

  终于,在三年前,一次偶然机会,王金高获得一块辽宁产的河磨玉大料,原料玉质细腻无绺裂,厚度大,很适合做器皿。王金高感觉时机来了,决定就以此石了却心愿,将其雕琢成一件《活环·内链瓶》作品。

  苦心创作 毕三年之功

  从5厘米瓶口“掏”出一片天地

  俗语常用“针尖上跳舞,麦芒中绣花”来形容一件事的艰难,若以此来形容王金高制作《活环·内链瓶》的艰辛,也丝毫不为过。

  链雕难在“取其材而不离其体”,链条取材于玉石本身,要避开原石内部瑕疵;险在每根链条的琢制,必须环环相扣,若损一环,则功亏一篑。而通过直径只有5厘米的瓶口在瓶内雕链,则无疑是难上加难、险上加险,必须要心灵手巧,艺高胆大。

  首先是要做到“胸有成链”。要提前设置好布局,确定好取材部位,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确计算,一刀一刻、一分一毫,都容不得半点差池。为了设计好这件作品,王金高苦思冥想、夜不能寐,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夜,才画好了周密的“施工图”。

  “图”难画,“施工”则更难!玉雕瓶要采用“掏膛”的绝技,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只留薄薄的壁身,工艺难度可见一斑。而王金高的这件《活环·内链瓶》则不仅要“掏膛”,还要“掏”出一根完整的链条。开口仅有5厘米的瓶膛内,现代工具不好进、灯光难进,手又不能抓,连固定都很难,在里面雕琢完整的链条,难度可想而知。只有凭借极大的耐心和精湛的手艺,用恰当的工艺和力度一点一点切割、雕琢、打磨,整个过程必须精准,每一刀都必须小心谨慎,制作过程中如有一节玉环崩裂,则前功尽弃。经常,为了打磨一节链条,就要花费好几天时间。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与传统的玉链两端皆被固定不同的是,王金高的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地在瓶膛内雕琢了一个直径6厘米的活环,精美的玉环与链条相连,使得链条既能在瓶内“活动”,又难出瓶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忆起雕琢的过程,王金高仍不禁感叹:“说是三年时间,其实是一生心血。”

  玉雕需要用心、用脑、用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容不得半点马虎。“打磨的是玉器,也是自己的心性。”这是王金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这件作品最好的写照。

  王金高正在制作《活环·内链瓶》

  传承创新 以近乎痴狂的艺术追求

  生动诠释扬州工的“工匠精神”

  三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活环·内链瓶》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业内惊叹。

  前来参观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原扬州玉器厂生产副厂长茅竹华称赞,这件《活环·内链瓶》不仅是对扬州玉雕传统工艺的继承,也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突破,“相对于刘筱华前辈的‘内链双瓶’可以在双瓶口两头施工,王金高的这件作品在单独的一个瓶口内施工,操作难度更大。瓶内的活环设计,也是一大创新亮点。”

  事实上,作为新一代的扬州玉雕大师,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一直是王金高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玉雕“孤品”,是用一整块玉雕琢出的三股绞丝活环手镯,工艺之绝妙令人赞叹,但制作工艺却早已失传。王金高却知难而进,很多年前就开始琢磨这一工艺,十余年间试制了逾百次,最终让失传手艺“重生”。此外他还提升了绞丝手镯的制作工艺,从传统的三股五旋活环工艺发展为三股六旋活环,使得作品更加紧凑。玉镯的设计和创作,也让他获得了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玉星奖的“最佳工艺奖”等诸多荣誉。

  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雕,是一项繁琐、冗长的工作,最后只为衬托主体玉器的优美与雅致,这是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也是对艺术近乎痴狂的迷恋。王金高说,他正是要以这种近乎痴狂的追求,来诠释扬州工的“工匠精神”,来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扬州工艺文化。

     (来源:扬州日报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