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宿豫千亩稻虾田 生态共养喜丰收

2021年11月16日 17:38: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宿豫区来龙镇千亩稻虾田里的粳稻成熟收割,种植户也迎来了稻虾共作的好收成。

  在来龙镇稻虾生态种养基地,两台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成为初冬时节的一道风景。基地负责人吴体军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稻虾共养的第三个年头,稻虾田的水稻虽然成熟晚,但收成十分可观。

  来龙镇稻虾生态种养基地负责人吴体军说:“从总体来看,今年收成还是可以的,基本上应该可以达到1000斤一亩,在稻虾田之中,这种产量也就算很好了,今年应该还是一个丰收年。”

  目前,该基地水稻收割近八成。收完之后,吴体军就要着手养田、养水,为明年的种养工作做准备。

  “这个田晒一个星期左右,就进行消毒,每亩下150斤生石灰,然后环沟进行清塘,开始上水栽种伊乐藻,为明年养好虾做准备。”吴体军告诉记者。

  来龙镇稻虾生态种养基地的稻虾共作主要以养虾为主,每年4至6月是捕虾的收获期,虾的收成直接决定稻虾田的整体效益。为此,吴体军专门聘请一名技术员管理,今年虾的收成已经让他鼓起了钱袋子。

  吴体军说:“平均下来大虾可以抓到每亩200斤、小虾100斤,整体下来3000多块钱到4000块钱左右。”

  稻虾共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水稻田间的杂草以及虫卵为养殖虾提供天然饵料,而虾的排泄物则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吴体军是来龙镇创业大户,三年前返乡流转1000亩土地种养稻虾田,并与市农科院建立研企合作,择优稻虾品种集成示范推广。与稻麦轮作相比,稻虾共作的土地产出率更高、前景更好。

  吴体军介绍道:“虽然我们一年只收一季水稻,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田养水,但是养出来的虾个头比较大,种出来的水稻米质比较好,我们始终坚持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养好虾、种好田的基础上,吴体军开始酝酿着新发展思路,走出农田、走向市场,让好田好水产出的优质米、虾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吴体军说:“我们稻虾田今年亩产5000到6000元左右,我们感到很满足,将来我们注重品牌化打造,我们的商标和绿色证书都已经注册下来了,以后通过深加工的方式,让我们优质大米走进商超,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我们健康大米。”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李响忠 张乃元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