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阳光明媚,笔者来到宿豫区来龙镇土楼社区,遇上了350亩富硒水稻正在收割。随着收割机的高效运作,可以看见,原本金黄直立的水稻,很快就被“收入囊中”,最终脱落为谷粒。

据当地人介绍,这片富硒水稻,是由一位名叫张学志的退役军人种植管理。笔者来到抢收水稻现场一侧,见到了家住宿豫区来龙镇玉皇村的张学志。今年52岁的他和大多数农户一样,种了大半辈子水稻、小麦,用他的话来说,每逢丰收都是他感到最幸福的时候。

“打完霜的水稻,生长周期几近结束,谷粒已经足够成熟,达到收割的标准。”张学志细细说道。早在上周,张学志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寒潮即将到来,便于11月5日前后匆忙收割了一部分富硒水稻,后来遇上雨水,张学志暂停了收割。经过两天的阴雨后,本周天气变得十分“给力”,每天都是阳光正好。待稻谷略干些时,张学志进行第二次收割,用最快的速度将剩余的上百亩水稻收割完毕。
“我从2015年开始种植富硒水稻,至今已有6年的时间了。”张学志介绍,自己第一次了解富硒水稻是从一篇网络推文,里面讲述到富硒水稻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元素,对人的健康有好处。张学志便带着推文四处询问,“谁家种了富硒水稻?”“富硒水稻真有这么好?”
“那个时候,许多农户对稻米中含有的硒元素了解甚少,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帮助。”张学志说,原本灰心的他偶然间听说一个朋友正在销售富硒肥和叶面硒肥,张学志重拾斗志,买来了两种肥料。
2015年,张学志划了20亩水稻地专门种植富硒水稻,从育秧到收割,严格按照科学方法使用肥料。他在水稻灌浆期和齐穗期喷施富硒肥,使水稻富含外源微量元素硒。最终,20亩水稻获得了亩产1000斤的成果,稻米也因为富含硒元素,卖出了比普通稻米高出几倍的价格。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尝到“甜头”的张学志将富硒水稻种植面积从20亩扩展到如今的350亩,亩产也从原来的1000斤增加到1200斤。

近年来,张学志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资源等条件,创新采取稻虾共作种养结合模式,在提高了稻米品质的同时,带动了周边20多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农户增加收益。放眼广袤田畴,张学志打算继续守着这片土地种植富硒水稻,将这份丰收的幸福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