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和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全国公安系统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0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通警察大队西城中队二级警长陆旭东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陆旭东的故事。
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警大队四中队民警陆旭东,因一句“用每天的坚守呵护每个孩子的安全”的庄严承诺,走了3万公里的护学路。14年来,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都坚持每天上下学高峰期,在学校门口为孩子们开车门、背书包、撑雨伞,把孩子们安全送进校门,确保“涉学”交通事故“零”发生,累计护学20余万次,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警察爸爸”。
因工作成绩突出,陆旭东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相继荣获江苏“最美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楷模”等诸多荣誉。
把护学做到极致的“黑皮交警”
2006年底,陆旭东从武警浙江省总队第三支队转业回到金坛,成为交警大队一名普通民警。2008年,因工作出色,大队把城区最堵路段--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的执勤任务压在了他的肩上。一千多米的双向四车道,早晚高峰期间常被几百辆车塞得水泄不通。面对组织的信任,陆旭东承诺不但要打通“堵点”,更要守护好孩子的安全。
经过仔细的观察,陆旭东发现家长停车接送孩子是造成拥堵的关键,于是,他最大限度缩短车辆滞留时间,坚持每天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上(放)学高峰期为孩子们开车门、背书包、撑雨伞,把孩子们安全送进校门,同样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近500次,来回奔走达10公里。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陆旭东把护学工作做到了极致,短短十几秒的“护学”路,他还将“交通小课堂”穿插其中,不停地叮嘱学生和家长注意安全。
道路通畅了,家长满意了,领导认可了,长期的“路面晒”让陆旭东成了“黑皮”警察。一天数百次的喊话导致他声音嘶哑,超负荷的奔走造成半月板中度劳损,胃痉挛、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也常常折磨着他。组织上提出给他调整岗位,但他初心如磐,依然每天坚持在护学路上。
孩子们作文里的“警察爸爸”
陆旭东“护学”的善行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坚守被金坛摄影家谢才保连续跟拍了10年。2019年,谢才保在数千张图片中挑选了数十张,在社区“雷锋式”好人长廊里举办了“警察工匠”摄影展,展示了陆旭东10年来的“最美姿势”,顿时轰动全网,家长们纷纷留言为他点赞。
一次,华罗庚实验学校开展“描写熟悉的人”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其中一个班上40 多个学生都写到了陆旭东。“烈日下,寒风里,迎朝阳,送晚霞。重复着不变的姿势,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把我们护送进学校。他的微笑里饱含着温馨,眼神里充满着暖意,他是我们最美的警察爸爸!”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护学路上,陆旭东从来不带手机。“牵着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使命,我必须心无旁骛。”所以,他自己的儿子生病了、摔伤了,他都处在“失联”中。2013年9月,陆旭东的父亲突然中风,生命垂危之际,家人打了30多个电话,陆旭东也全然不知,等他护学结束赶到医院时,父亲竟再也没有醒来。“父亲活着的时候希望我有时间带他出去转转,我不仅没有做到,他去世前也没有尽到孝心。”提起父亲,陆旭东几度哽咽。
照亮身边人的“精神灯塔”
2012年6月,陆旭东所在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执勤岗被命名为“陆旭东护学岗”,成为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护学岗。在他带动下,其它学校门口也陆续有了护学行动,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为充分发挥英模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金坛交警大队筹建了“陆旭东工作站”和“陆旭东工作室”。目前,“陆旭东护学岗”不仅成了新警入职锻炼的前哨,也成为全省领先的多渠道交互式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在陆旭东传帮带作用下,金坛交警队伍涌现出了常州最美警察徐海俊、常州好人郜磊等一批后起之秀。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交警,陆旭东不仅把全部汗水都洒向了交通管理事业,在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烟花禁燃等专项行动中,他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体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超强的战斗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其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2020年12月,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在全省公安交警部门部署开展向陆旭东同志学习活动。
生活中的陆旭东始终觉得自己如一道微光般渺小,只是做了一个交警最应该做的“平安守护人”,而正是这一道平凡的微光,将心怀百姓之情汇聚成了星河,赢得了群众的赞许,也照亮了许多身边的人。如今已经52岁的陆旭东毅然承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德俭 通讯员/苏宫新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