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南京市召开“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市应急管理局介绍《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与高质量安全发展相适应、与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相匹配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成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规划》提出了8项主要任务:
一是强化使命担当,拧紧应急管理责任链条;
二是优化应急体制,打造应急管理全新格局;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四是夯实应急基础,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灾害防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六是推进依法治理,提升监管执法监督能力;
七是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应急创新发展活力;
八是促进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全民应急能力。
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未来五年,南京市将围绕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三个重点,强化和完善督查、考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市、区、街镇三级应对灾害事故的事权划分,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打通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2021南京市港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合演习”在江北西坝港区储举行。通讯员 王瑶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在安全生产方面,进一步突出源头治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细化安全生产信用监管制度,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成《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南京市企业安全信用脸谱四色评价标准》等地方标准,出台南京市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运用“金陵安全联检系统”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加强监管监察执法力量,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到2022年底,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75%。
未来五年,市区将分别建设不少于5支和3支重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成“一体两翼一流域”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完成全市24个专业应急预案数字化改造,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小型便携式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达到100%。同时,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开展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智慧应急管理信息化迭代升级,分专题开发跨部门城市灾害风险耦合预警模型。加快“金陵应急宝”应用场景的开发市场化运作,开展应急管理领域5G试点,为掌上执法、指挥、办理等提供支撑。
六合举行危化品泄漏应急演练。通讯员 苗建鹏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通过市政设施加固、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等,提升城市防灾水平与抗灾能力。强化应急救助,将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安置时间由12小时缩短为10小时之内。此外还将促进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全民应急能力。
南京锁四社区举行震灾应急疏散演练。通讯员 陈丽丽 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 摄
《规划》还提出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信息化迭代升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全民素质提升5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0.5%,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0.5,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5000的3个预期性指标。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南京的天空飘满了朵朵白云,清澈美丽犹如一幅画。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下一步,南京市将
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基层治理、数字治理和依法治理能力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让城市更具韧性、更为安全
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
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扫码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