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连云港市海州区的秋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涉农镇街积极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农时的景象随处可见,乡间路上,一辆辆农车、一片片农田、一张张笑脸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在海州区云台农场,多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协同作战,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沉甸甸的稻穗经过脱粒,直接注入转运车,拉运到存储点,机械化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秋收的机械化,为加快收割和生产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今年种植水稻面积近2万亩,每天有40台收割机活跃在田间地头。收割机上还装备了配套工具,可以一边收粮食一边粉碎秸秆。”农场工作人员顾兴林告诉笔者,为了不耽误明年麦子的收获季节,农场还采取边收边种的方式,预计11月初基本能全部收种完毕。
据了解,海州区今年水稻播种面积约30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6亿公斤。本着“机械强农”的理念,海州区把统筹推进农业发展,推广先进农用机械使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产增效。涉农部门组织工作专班狠抓工作落实,并多方措筹资金,引进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全面推广“农机共享”模式。目前,全区共有水稻联合收割机750台,拖拉机配套还田机500台(套)。与此同时,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不断探索低碳生产、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力和时间,降低了劳动成本,还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秸秆还田后还增加了稻田有机质含量。
在锦屏镇李圩村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600亩红黄黑紫相间的五彩稻谷丰收在望。管理员徐学利正在疏通渠道、检修机械,为即将正式开镰做准备。“今年五彩米预计亩产量400公斤,一公顷地比普通种植能增收两三千块钱呢。”徐学利自豪地说:“水稻还未收割,订单却早已订满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为打造优质稻米靓丽名片,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化种植结构,今年海州区将“李圩村”作为试点村,在该村流转土地1600亩,用于推广五彩米生态有机种植,采用“地方政府+农发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带动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五彩米有‘米中之王’的美誉,属无公害大米,不仅稻谷产量高,市场行情好,还是增加旅游观光景观的最好农作物。”海州区农发集团总经理朱泽东介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五彩稻米种植项目,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领农户蹚出一条高效农作物种植新路径。”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吴斌 仲启飞 通讯员/王雅萱 董京京 殷尚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