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双十一的“战线”拉长后,促销信息已经开始满天飞,骚扰短信、广告电话也不在少数。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规范电商平台双11短信营销行为行政指导会,要求规范电商的短信营销行为。各地消协也在提示风险,希望市民理性消费。
从10月中下旬开始,各类商家就开始在双十一促销上发力,优惠短信,源源不断。南京市民李女士,短短几天,就收到了超过二十条的商家短信。“我感兴趣就点一下,不感兴趣我也就不看了,也没必要非要等到双十一买。”
李女士仔细核对短信后发现,很多都是她此前关注或者购买过的店铺发来的,其中也有不少是她根本不了解,甚至根本不可能购买的商品信息。
李女士:“我根本就不是宝马的用户,还收到了宝马这种推销的信息,我也很莫名其妙。”
像李女士这样遭遇促销信息“轰炸”的市民还有很多,除了短信之外,有人还接到了不少推销电话。
有南京市民称:“我接到这种电话就直接挂掉,感觉比较烦,因为我真正有购物需求才会去买,他给我推的话,感觉比较烦。”“没有隐私可言,而且有些东西可能你只是看一眼,并不是真的要买,但他就会大量给你推送这个东西。”
近年来,双11促销期间的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呈现集中爆发现象,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占比高达九成。
10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召开行政指导会。
会议要求,电商平台要立即全面自查自纠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的短信营销行为,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
律师认为,商家对曾有过消费记录或加入会员的消费者发送短信、拨打电话进行促销的行为,如果超出合理范围,就属于过度促销,有可能侵犯消费者的隐私和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江苏裴多律师事务所律师联席会主任张晓东说:“经营者在使用和搜集个人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合法、适度、诚信的原则,使用个人信息,漫无目的的推送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公民的隐私权,影响了公民生活安宁。”
省消保委同时提醒,消费者在面对双11期间,遇到各大网络平台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千万注意辨别短信、链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上当受骗。
江苏省消保委监督部主任赵鑫提醒:“有一些骗子以双十一预售为诱饵,骗消费者点击木马病毒,然后骗取消费者定金。或者是在朋友圈发送一些红包,诱使消费者去点击不明的一些链接。”
如果发生消费争议,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及时与商家协商处理,也可以第一时间向网络交易平台或消保委等相关行政部门投诉。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钱进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