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海县把准“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政府想干的”与“群众想要的”更好地统一起来,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聚焦“急难愁盼”,让民生实事群众说了算
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确保问真需、访真情、看真况。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征集问题诉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线上依托“东海县微平台”等公众号载体,开展办实事大征集,万余名群众参与问卷调查;线下开展“万名党员走百村访千户”活动,通过广泛征集,梳理形成五大类526条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已完成232条。提高站位,力求谋得实。县四套班子和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普遍建立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联系点,紧扣重大项目攻坚、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等主题,开展点题式、体验式、解剖式调研,各部门共推荐民生实事325项,已办结206项。针对基层群众和企业普遍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键直达”快速服务通道。围绕诉求,力求点得准。立足“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和人民网留言板等网上平台,建立“微幸福”民生项目库,动态管理、对帐销号。针对民生热线反映的快递进村难,依托乡镇客运站,积极盘活各类闲置公共资源,建设物流快递服务站。截止9月底,全县346个行政村均具备快件收发能力,切实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建立“三办制度”,让民生实事政府盯着办
不断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推进长效机制,确保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在民生项目清单中,筛选出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48个项目由县四套班子领办,主动接“烫手山芋”。指定相关单位的“一把手”作为具体责任人,带头啃“硬骨头”。其中,县委书记领办的库区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有3家企业入驻,解决近百人就业,库区“十三五”扶贫成果得到巩固。县长领办的8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完成31个,预计11月底全部完成,惠及居民3810户。并针对小区管理缺失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制定出台了住宅小区长效管理机制。丰富督办形式,县三重督查办公室对所有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考核。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通过《作风在线》方式,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对重点项目、进度滞后项目进行专项督查,深化评估结果运用,督促存在问题整改。固化会办制度,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民生实事项目会办会,及时调度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结合“五公开一评价”,深入社区、村居、企业,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家谈活动,通过领导干部述、普通党员议、基层群众评,生动展示办实事全流程,打造可观可感、可学可鉴的全景式党史学习“教科书”。
突出“为民情怀”,让民生实事党员站一线
把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 有机融合、系统推进,引导广大基层党员争当“先行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县110家机关单位2423名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组建各类临时党支部,主动与村、社区结对,打通“民生绿色通道”,为居家隔离、行动不便群众,配送柴米油盐、防疫用品等物资,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针对近年来农村耕地保护中暴露出的问题,率先在全省创新实施“四级田长+立体监督”耕地保护机制,全县2832名党员田长在田间地头巡查,主动履行自然资源监管职责。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比作为、强作风;职能部门比服务、强效能;园区乡镇比发展、强实力;一线人员比成绩、强本领”为主题的“四比四强”活动,着力提升对“两在两同”建新功的认识,实现从“要我办”向“我要办”的转变。
(来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张守忠 张云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