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幸福是什么?是家变好、城更美,是在生物多样中感受生态之美,是感知更有温度的社会治理 ……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发起,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江苏新闻广播、我苏、荔枝新闻、南京发布工作室共同推动的“丹心寄未来——书信为证、强国有我”全国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写一封寄给2049的信,让时光倾听梦想,让岁月见证未来。
我苏网讯 10月中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我国成功举办,引发了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高度关注。在南京有这样一位生态守护者,她潜心观察和研究昆虫16载,绘就了一本昆虫日记,记录它们的华丽蜕变。她就是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王子慧。
热爱昆虫16载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是迁粉蝶,它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成虫喜欢吸花蜜,也喜欢聚在溪边喝水,常见十字花科的青菜、白菜都是它们的美味……”走进王子慧的家,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型的昆虫博物馆,墙上、柜子上随处可见昆虫标本。说起这些色彩斑斓、纹路奇妙的昆虫,王子慧总是滔滔不绝:“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很多人看到昆虫是避之不及,但王子慧说自己是“一见钟情”:“听我妈妈说,在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经常喜欢趴在地上安安静静地看蚂蚁。稍大一点,我也动不动就往草丛里树林里钻。”
对于女儿这个不同寻常的爱好,王子慧的父母并没有阻止,而是一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去家附近的池塘、紫金山和老山“寻宝”,观察和采集那里的昆虫以及其他有趣的小动物,还支持她参加各种昆虫夏令营。通过与昆虫研究的专业人士对话,王子慧学习到更多关于昆虫的专业知识。家里阳台上摆放了十多个不同形状的昆虫观察盒,她的书桌旁、书架上有几十本昆虫图鉴和科普书,仅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她就收藏了6个版本。
在积累了一定的昆虫理论知识后,王子慧开始系统地饲养和研究昆虫。她通常会先在它们的原栖息地观察原生态下的昆虫行为,待对它们的习性大致摸清后,便采集一些个体带回家人工饲养。“我的昆虫饲养有个原则,要观察到它们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是从卵到成虫再交配繁衍产生下一代的全过程。那些小小的生物那么努力地抗争,痛苦地挣脱出束缚自己的外衣,为肩负繁衍后代的艰巨使命,完成一次又一次华丽蜕变。”王子慧解释。她将观察到的昆虫故事记录下来,再结合一下自己的饲养体会和心得,逐渐形成了近三十篇中英文日记,汇集成《家门口的昆虫记》,预计在今年底出版。王子慧期待:“让更多人看到和了解这些小生灵们,也能体会到我对于这项坚持了16年的爱好的执著与痴迷,以及我对生命、对自然深深的尊重和敬畏。”
未来仍与昆虫相伴 守护自然生态之美
早在人类诞生前,昆虫就已经存在。它们在世界上生存了3.7亿年,和众多的物种一起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璀璨星球。然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的大范围扩张都侵占了昆虫原本的生存空间。对昆虫了解得越多,王子慧就愈发认识到它们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昆虫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非常大的贡献,它们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昆虫对人类也有很大帮助,身边最普通的蜜蜂,在水果、稻谷等农作物的传粉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让王子慧惊喜的是,城市正在学习如何和这些小家伙们和谐共生。例如,南京很多树上都贴有画了虫子的小卡片。其实是把天牛的“天敌”——花绒寄甲的卵片放在树皮的缝隙处。当气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卵会在2至3天内孵化成幼虫。幼虫循着气味钻入天牛的坑道内,搜寻天敌,而后寄生在天牛幼虫体内,取食寄主体内的营养,使害虫致死。“这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对人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危害,还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林地内的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昆虫学家们一直研究的成果。”
“万物各得其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如果说过去生态保护更多的集中在大气、土壤和水等环境要素上,现在人们也开始关心生活在同一片苍穹下的动物、植物,还有湿地和滩涂,与它们共享这片蓝色星球。眼下,南京正在进行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工作,预计2023年左右摸清全市的生物家底,这将为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更多科学支撑。
致信未来,王子慧说:“我会一直坚持做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工作,写一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昆虫记》。那时的南京也会更加和谐,城市里有更多的昆虫,打开窗户就能听到鸟叫,长江边驻足就能看到江豚……我们未来见!”
将小我融入大我,立下强国志。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发起,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江苏新闻广播、我苏、荔枝新闻、南京发布工作室共同推动的“丹心寄未来——书信为证、强国有我”全国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从这里开始,我们邀您一起寄语2049,描绘一个炙热的未来!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查多、刘正则 我苏编辑/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