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段直击心灵的红色故事、一面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发自肺腑的热烈掌声……走进常熟市常福街道毛桥村九鹿王服饰有限公司的封样车间里,现场20多名“两新”党员、缝纫工们的目光都投向抗美援越老兵程惠忠,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现场瞬间汇成一片“红色海洋”。而这只是常福街道立足鲜活奋进、生动立体,创新“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打开方式”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常福街道毛桥村围绕“结对共建聚合力 联合党建促发展”总体思路,创新推出“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项目,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带领“两新”党员“缝缝”火火学党史,助推服装制造企业砥砺前行谋发展。
抗美援越老兵程惠忠讲述奖章背后的故事
同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毛桥村“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邀请常福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莉莉深入企业车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党课。
常福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莉莉深入企业车间上专题党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近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陈莉莉表示,街道将指导好村企党史联动,助力推进“两新”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开好新局。“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党员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朱生琴与其他“两新”党员、缝纫工人们共同聆听党史专题宣讲,还动手参与缝制“红军挎包”,从中汲取源源动力。“将‘红军挎包’缝制植入到学党史过程中很有新意,作为‘两新’党员,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吸取和借鉴党史中的智慧,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朱生琴说,她将带领班组职工,把爱党爱国爱企之情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省劳动模范朱生琴与其他“两新”党员、缝纫工人们共同缝制“红军挎包”
此外,针对“两新”党员及职工群众,“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将打造升级“红色之声”广播站作为打通服装制造企业“全员学党史”的关键环节。升级后首次宣讲的“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从“纺纱工人”成长为“时代楷模”的鲜活事迹随着主讲人激昂的播报声在缝纫车间内传播开来。广播站采用联盟党员“轮番宣讲”模式,结合不同时期党史学习重点和服装企业特点,播放党史理论、典型人物、红色歌曲、革命故事等内容。自2010年启用以来,广播站让辖区内近300名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党员和群众实现“耳朵有听头、空闲有学头、工作有劲头、生活有奔头”的夙愿,成为联盟党员和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色之声”广播站实现服装制造企业“全员学党史”目标
常福街道毛桥村辖区内共有36 家服装制造企业,30多名“两新”组织党员。为加强对辖区企业的先锋引领,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毛桥村集合“两新”党员,组织实施“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工程,并将其作为2021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着力推进。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毛桥村联合“两新”党员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大提升行动、关怀企业困难职工送温暖、为企业送信息送服务、助力企业防疫防汛以及常态化学习党史等系列活动。
项目推进前期,该村明确成员组成和工作职责,对企业厂区、党员等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基础情况。同时毛桥村完善“企业党建阵地”建设,引导企业在厂区内融入“红色元素”,设立“党员先锋岗”,扩容“企业党员先锋队伍”,激发“两新”党员引领作用,提升党员先锋形象。“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项目不止于此。下一步,常福街道将集结更多的“两新”党员,进一步丰富“服装制造企业红色联盟”工程载体,以推进项目系统化、学习导向化、服务精细化为抓手,精准施策、精准操作、精准落地,从党建政治引领中转化前行力,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发展力,筑牢“两新”组织的“根”和“魂”,促进“党史+两新”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