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情况。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双减”政策下,我们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孩子的视力呢?
较2018年下降0.9% 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
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问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不过,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监测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在候诊大厅就见到了不少儿童来看近视问题,其中一些小朋友是在幼儿园大班时就近视了。医生表示,像他们这样的情况很多,学龄前儿童近视问题近年有所凸显。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主任医师杨卫华介绍:“大班的时候发生了近视问题,但是在这之前就有不良的用眼习惯。日积月累造成了近视的发生,主要还是两大原因:第一过早过多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眼睛负担;第二是学龄前儿童室外活动减少,导致接触阳光机会变少。”
新版防控指南:学生视力筛查每年不少于两次
专家表示,近视是不可逆的。要保护青少年的视力,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
近日,根据国家“双减”等最新政策要求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国家卫健委对2019年10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进行更新调整,形成了更新版。其中要求,0~6岁儿童和中小学生要进行定期视力检查,规范记录检查内容,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对于中小学生,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
父母和监护人要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杨卫华介绍,预防近视,他们主张一增一减:增是增加户外运动时间,确保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学龄前儿童日间室外活动建议不少于3小时。减是减少用眼负担,尤其是电子产品的使用,进入学习阶段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建议:屏幕能大就不小 ,距离也要保证,能控制时间就控制时间,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要控制在30-40分钟,休息10分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汤安佶 李洋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