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密布,乌篷红船,东台市时堰镇红庄村是一颗镶嵌在里下河水乡的璀璨明珠。彩虹桥、镜像桥、近乡桥架于水上,游船往来穿梭其中,两岸是一栋栋整齐排列的小楼,沉甸甸的稻穗闪着金光,还有点缀于青瓦白墙间的草木、栈道、书吧,一幅景美、民富、产业兴的和谐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红庄村字节长廊。
把生态作为第一追求的红庄村,依托良好区位优势、优越自然禀赋,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盘活利用原红庄小学、造纸二厂等闲置土地及破旧房屋进行废旧资产改造提升,修复巷道6000平方米,改建农民住房86户,新建一期住房40户,规划新建二期住房84户,将“农村+旅游”理念深度融入村庄改造之中,丰富完善民宿、餐饮、书屋、培训等功能节点,创新打造彩虹桥、亲水栈道、八卦田、吴为山教授雕塑艺术文献展等景点,成为独具特色的“打卡”地。
金秋时节,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让人心中满是丰收的喜悦。绿天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凌晨耀正忙着调试新增的3台烘干机,为稻田收割做准备。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南方大城市工作,但是过年回家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很大,就下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场初具规模,我的收入也翻了好几番,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33岁的凌晨耀回乡创办了金秋家庭农场,拥有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无人植保机等大型农业设备,承包了近1500亩地从事小麦和水稻的种植,是个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
红庄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不断提升农业产能,促进农民增收,做优结构调整文章,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发展,极大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红庄村鼓励村民围绕合金材料产业链自办企业。据悉,村民自主成立“家庭企业”28家、创办企业128家,年产值超亿元。彭文华在2000年创办了东台市瑞达尔机械厂,主打修边刀等产品。“创办之初,村委会在土地流转、水电开户、道路修建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彭文华介绍说,“产品原材料是我们镇本地生产的高速钢,经无心磨、倒角、车外圆、热处理等18道工序,可以生产20多种规格的产品,年销售额400万元左右。现在厂里有20多个工人,都是红庄本地村民,月平均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
2020年10月以来,红庄村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试点,以“红庄让你红起来”为主题,以“水韵时堰·艺术红庄”为主线,以雕塑艺术、农耕文化和水乡渔文化为个性亮点,结合主题提炼、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聚力打造特色鲜明、自然宜居、留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同时,创新设立了“四级政协委员工作室”,聚力打造“好议连台”工作品牌,就环境整治、养老服务、致富增收等群众关心的议题,邀请村民群策群力,协商议事。
红庄村党总支书记纪桂生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利用村闲置资产,打造康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村居田园综合体。”
村情概况
红庄村2000年由原红庄、交通、池塘三村合并组建,坐拥S610、弶溱公路、安时河水系,区位优势明显。全村现有958户、2804人,耕地3008亩,土地流转率达95%,2020年实现村集体积累近7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万元,发源于时堰镇红庄村的“时堰为农服务模式”获评“金扁担改革贡献奖”。
(来源: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