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疗愈|一枝上上签:那些被治愈的时刻,我想分享给每一个人

2021年10月24日 00:11: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这些画的名字都是你当时就想好的吗?”

  “画的时候就是画,没想那么多。画完回头看,再取个贴近当时心境的名字。”

  自己的新展即将于次日开幕,就着下午4点钟的光线,流丹持一支铅笔穿梭在这个她无比熟悉的空间,为每一幅画写上标签。根据这次布展的需要,这个三层楼的工作室在不久前被她重新归置,重新粉刷的墙面还留有油漆滚筒的纹理,像是更广阔的一张画布,每幅画的名签就这样被她趁手写在了墙上,似乎又产生了某种新的表达。



  新展被流丹命名为《一枝上上签——艺术与疗愈(第一回)》,和之前的两次个展不同,第一次泾渭分明地提出了“艺术与疗愈”的意图。“这一次我没有请策展,也没有请评论,也没有选择在某个画廊来办这个展,而是就在自己的画室布展,由自己完成全过程。我想传递的是这样一份心意: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家可以创作,每个普通人也可以创作,什么样都是可以的。它是一种疗愈的通道,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艺术来疗愈自己。”流丹解释了此番“看似无意”中的“刻意”。

  为什么是“一枝上上签”?

  走进本次画展的展厅,也就是流丹的工作室,首先跳入眼帘的便是一团“火焰”,那是红色背景中绽放的花。转头看向右手边,与一组瓶插藤蔓相得益彰的《凝望》,让人心绪安然。循着布展动线,你会发现自己也步入了一片静谧。这次展览的30幅作品皆与自然相关,无言又充满力量。


《火》 2021  布面丙烯 40*50cm


《凝望》2021 布面综合 30*40cm

  “植物是很有疗愈性的,那种自然的生命力,那些顺应四季更迭的变化,我从植物身上得到了很多能量。”在画室前厅,可以看到一小片生机勃勃的花园。这两年,在画画之余,流丹开始种花。“与土地亲近,与自然亲近以后,我有了更多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植物永恒的生命力给我一种莫大的鼓励,我也想分享给大家。”


在画室的小花园耕作

  恰恰是这些,对于流丹来说,亦是对外界大环境的一种观照。近年爆发的疫情让这位画家更敏感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人们情绪状态的变化。而这些观察与感受都成为她此轮创作的引子,成为她提笔的动力。“这次的所有作品,都与植物有关,所以都能以‘枝’论。而在不得不与疫情共处的日子里,这些植物带给我、同样也是我想要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一种能量——给人带来希望的部分。希望大家来看展的同时,也都能接收到一份善意、一种祝福。所以私心希望这种审美体验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暗示’,不亚于抽中‘上上签’。”

  为什么是“艺术与疗愈”?

  本科念的是中医,毕业走进电台主播的行当,再后来又去念了心理学的研究生。流丹的多重学科背景,奠定了她艺术创作的底色。资深主播、专业心理分析师,又有传统中医的底子,让流丹对当下社会中人们的身心状态格外关注:“其实成年人是很辛苦的,有时候我们自己受伤了,可能自己都不太察觉,或者更多的时候是假装很坚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往外看,而忘了向内观。在这次的主题画《一枝上上签》的旁边,我就放了一面镜子,也是增加一重观看的维度,镜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看见’即是疗愈,艺术给人带来的疗愈是通过开启与自我的对话而产生作用的。”


  “好像我曾经的创作确实是更关注自己的个体内在,但从去年开始,自己好像就突然‘打开了’。”流丹直言,从开始创作至今,画画的过程也是她被艺术疗愈的过程。而现在,正是她自觉在积蓄能量后,可以用作品疗愈公众的时刻。“我们可以说艺术是私人性的,但它也属于公众。这两年,也是因为疫情的缘故,让我有了很多的感触与思考,更多关注艺术与疗愈的关系。这次的创作过程,也让我产生了新的想法,包括这次我把自己的工作室开放出来——也就是说我的创作也将从纯粹的私人化转为半公开的状态。未来,我想把更多艺术疗愈的项目放进来,赋予这个空间以及我的创作,更多的交互性。”

  在一个月的展期中,还将开放一次艺术与疗愈实验工作坊。流丹将带领大家,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探索,体验艺术创作中的疗愈。“我在海报上写了,这是艺术与疗愈的‘第一回’,就是希望这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会尝试加入更多的媒介,比如声音、比如音乐、包括肢体等等,会邀请大家来一起探索。”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需要被治愈的,就让艺术来完成这个使命吧!”10月23日至11月22日期间,《一枝上上签 艺术与疗愈(第一回)》将在“丹空间”开放[疗愈通道],前往观展,收获属于你的疗愈时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