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周城村:秋风起蟹正肥 又是蟹农丰收时丨秋到农家看小康

2021年10月20日 19:26:4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金秋时节,广袤大地披上丰收盛装。兴化市官河村的荷藕、小龙虾建湖县收成村的螃蟹、水稻……多日辛劳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年当中最丰富的色彩。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年度特别策划《秋到农家看小康》,回眸建党百年农村发展累累硕果,聆听乡村振兴小康生活奋斗故事。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南京高淳区固城湖畔的蟹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高淳区砖墙镇周城村是一个依湖而居的自然村落,这里50%以上的农户都养殖螃蟹。记者来到宽阔的蟹塘边,养殖户周志成正划着小船进行巡塘,清澈的蟹塘映照着倒影,呈现出独特的水乡美景。

  泛舟前去收蟹

  量大价高品质好 蟹农丰收乐开怀

  巡完塘,周志成向我们展示了当天捕捉的螃蟹。“你们看一个个活力十足,它们看到网就不自觉地爬,秋风起蟹脚痒嘛,它不爬它难过啊。”

  又是一个丰收年,养殖户周志成满脸幸福

  周志成家有近50亩蟹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为了抢占好时机,还雇了人一起帮忙照看蟹塘。“以前一年一两万就高兴了,现在一年能挣十来万不成问题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周志成说。

  周城村党总支书记周建平告诉记者,螃蟹养殖是周城村的主要产业,全村共有3900多亩蟹塘。“保守来看每亩有2000-3000元的利润,一些大户养殖的品质高的利润会更高。”

  为了帮助蟹农更好地寻求销售路子,记者注意到,周志成手机里装了个“蟹蟹邦”APP,他告诉记者,这是今年镇里给每一个蟹农安装的,很实用。“缺单子的,销路窄的可以直接把螃蟹放平台上挂出来,像网约车一样,一发布就有人接单了。”周志成说。

  螃蟹个头很大

  当地搭建电商平台 扶持蟹农稳出货

  为老乡谋更多路子!蟹农周志成口中的“蟹蟹邦”是高淳区为了给本地蟹农对接供需搭建的售卖电商平台,今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平台研发总监孙友表示,开发这一款APP的初衷就是为了联通螃蟹市场的养殖户和渠道方,让双方在市场波动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很多分散的小产能对接不到销售方,大的渠道商去采购最痛苦的就是货源不稳定,不信任你也拿不到货,做一个平台把分散的小产能统一起来,让蟹农能够多赚一点。”孙友告诉记者。

  收获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平台上发布货品的蟹农必须掌握一手货源,还需做好产能登记,包括塘口面积,所养殖的蟹的种类,并上传相应的承包合同、保险合同等,“认证以后,每个蟹农的养殖年限我们都有记录的,像这种老养殖户,或者说他们每年的产量大概多少,有的人专门培养母蟹的,我们会标识出来,贴一些标签,方便需要的人去查找,去精准匹配。”孙友告诉记者,未来,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螃蟹品控,建立统一的分等分级标准,解决“挑蟹”环节易产生的众口难调的问题,进一步保障高淳螃蟹口碑,保住蟹农的饭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行走在周城村,“忠、孝”文化标识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周城村周姓都是周瑜后裔,周瑜早先在相国圩操练水军,周瑜的大儿子周循被招为驸马后在周城村定居,繁衍后代。村中心有一座非常显眼的周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祠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201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城村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庭院

  “这里最经典的是这个横梁的跨度,用10.5米的文梓木做的,这个跨度很少见。这个祠堂主要是要传承‘忠、孝’意识。”指着祠堂横梁,周城村党总支书记周建平说。

  秋到农家采访组采访周城村村支书周建平

  “环圩而居,枕水而住,河拥溪绕,鳞次栉比”是周城村中和自然村村落整体格局特色。周城村整体傍水而建,村落居民沿相国圩圩堤有序排列,基本呈长条弯月形布局,由此周城村入选了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公示名单。

  周城村孝子坊

  周城村注重传承忠孝文化

  围绕周氏宗祠、孝子坊这一区域,以忠、孝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带动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周建平还想带领村民做更多的事,“我们正在打造村‘微治理’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居家养老、就业创业指导、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服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匡蔚青 姜奇卉 丁俊 侯贞 编辑/方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