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背后的助残公益能量

2021年10月16日 17:10: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明公益是一座城市的光,每一天都在照暖人心。江阴这座钟灵毓秀的滨江小城,无时无刻不在开出文明之花,公益助残蔚然成风,已然成为澄江福地上的道德共识和行动自觉。

  党建助残  红动初心

  火热的8月也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黄田港、塔南、西大街等社区的重残朋友家中来了一群青年志愿者。他们耐心细致地帮助残友们及其家属申领核酸检测预制码,用“喵喵机”打印出来,并指导他们如何查询苏康码和行程轨迹。这群志愿者正是澄江街道“党建助残”结对单位——江阴电信城区行客分局的青年突击队,他们还利用行业优势,为残友们提供了帮教智能手机、优化家庭网络等服务。

  今年5月,江阴市宏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江阴市驰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申港街道残疾人就业服务互助基地,申港街道的“红色联动 与爱同行”党建助残项目正式拉开序幕,就业服务、专业指导、爱心帮扶成为这个项目持续进行的主旋律。

  到目前为止,以“残疾人之家”等残疾人服务机构为阵地的20个党建助残示范点,正在城乡各地掀起红色助残风尚。党建引领、特色鲜明、服务为本、示范有力,每个党建助残示范点结对6家以上的党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他们充分运用自身资源、不断创新模式,通过举办党的理论宣讲、爱心志愿帮扶、现场谈心交流、特色服务体验等一系列面对面的爱心活动,以及提供就业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力量,践行志愿初心,营造起了浓厚的助残氛围。

  公益募集  久久为功

  “一元也是爱,快和我一起来参加助残公益”“送我一朵小红花,会有腾讯配捐哦!”“哎呀,我答对三道题,配捐19元,好开心啊”。9月7日-9日,这些对话在朋友圈掀起了一波公益潮流,爱心人士踊跃地在线上为助残公益“摇旗呐喊”,让腾讯99公益日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公益募集需要爱心也需要耐心。今年5月份以来,江阴市残联和爱心机构就依托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线上和线下先后发起了“助残圆梦益起来”、“灿烂梦工坊”、“康教融合星宝之家”募捐活动。市残联更是精心策划、紧密对接,使线下和线上募集到的资金不断上涨,在99公益日活动期间,更是发动和引领城乡助残爱心热潮,充分吃透和运用腾讯配捐公益资金,至9月10日,三个募捐项目线上线下共筹集金额超238万元,配捐金额超16万元,参与人次超29000人次,这三个指标在无锡大市的“网络募捐筹款”中排名第一,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前茅。这些募捐项目将延续到10月份,所得善款也将为江阴的残疾人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撑和动力。

  圆梦心愿  灿亮星灯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施工人员,翻新后的家很明亮,就像阳光洒进了心里!”这是高新区长山社区“灿友”鞠先生踏进改造完的“新家”后发自肺腑的赞叹。

  鞠先生自己是肢体三级残疾,儿子又因车祸致残,70平米的房间堆放杂乱却无力修整。今年上半年,市残联发起“澄心注爱 灿亮星灯”百条微心愿征集活动,高新区残联上报了鞠先生客厅改造的“微心愿”。残联工作人员通过多次上门走访,了解鞠先生一家的具体需求,几番讨论后最终决定由单一的客厅改造升级为全屋改造。如今,鞠先生一家三口心愿达成,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湿润了他们的眼眶。

  我想要个电动轮椅;我想要个血压测量仪;我想找份工作……100个残疾人朋友在“微心愿”的清单里道出了自己最迫切的需求,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微心愿”很快就被各助残爱心组织与爱心人士认领,一朵朵助力圆梦的爱心之花在城乡大地悄然绽放,馨香了这座城。

  志愿奉献  举袖为云

  “生而脑瘫,但人生不‘瘫’,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获得8项国家级专利,这就是刘鑫的奋斗故事”。今年5月24日,市残联的助残志愿者在青阳镇毓秀社区残疾人之家,分享了励志故事《不一样的发明家》,引起了在场残疾人朋友的共鸣。助残志愿者还讲述了《中共江阴一大 唤起工农千万百》的红色革命历史,激励每一个人要继承先烈先贤革命精神。现场一名残疾人学员激动的说:“我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身边的好心人,是你们的关爱与温暖让我们活出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爱心同行 明史励志”志愿活动,这是江阴众多助残志愿活动中的繁花一朵。为你阅读一篇文章、陪你观看一场电影、每月都去“残疾人之家”教你做个手工、带你看一看家乡美景……这些平凡小事已经成为志愿助残的常态化内容。爱心所向,举袖为云,我愿奉献出我的爱心,为你们遮挡风雨,“始终在你身边”是江阴千名身着绿色马甲的助残志愿者最美的承诺。

  爱的甘露如细雨微微,滋润着江阴2.7万持证残疾人朋友的心。今年以来,江阴市残联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澄心助·灿成长”十大助残实事项目,在政策上不断加大扶残助残力度,全市上下各级公益能量更是发光发热,举全澄(城)之力,优澄(诚)心服务,为残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残疾人事业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慈善情怀和宝贵支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团结友爱的美好品德,让广大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地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一直在奋斗路上。(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