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话养老:应对银发潮,江苏这样打造“苏适养老”

2021年10月14日 19:46: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今天(10月1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日,传统的重阳佳节,感恩敬老是重阳节重要的主题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苏省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超过1850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1.84%,较全国高出3.14个百分点。为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增进广大老年人的民生福祉,江苏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编制了《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并在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定制款”适老化改造 缓解老人生活不便

  《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中提到家庭养老保障水平提升工程,要聚焦满足长期居家的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卫生保健等服务需求,到2025年,全省新增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10万户。

  居住于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的金银珍,今年82岁了,腿脚不太方便,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卫生间设施十分老旧,没有淋浴器,没有马桶,更没有任何防滑防跌倒的辅具,老人每次洗浴和上厕所都十分艰难且不安全,重新改造卫生间是金奶奶一直以来的心愿。项里街道果园居委会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刻帮金银珍提出了适老化改造申请。

  在金银珍老人家中,评估人员应老人要求,对卫生间进行了干湿分离,满足老人平日里洗澡、如厕需求,切实提高了生活品质。从申请到评估,再到方案设计、完成施工,前后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年纪大了,原来的蹲坑太不方便,现在工作人员给我安装一个马桶,上厕所有扶手、有防滑垫,再也不怕摔倒了!”提到新改造的卫生间,金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根据老人的个体状况,宿城区提供适老化改造“私人定制”。除了像金银珍家的卫生间整体改造,老人还可以选择基础的适老化改造套餐:安装助浴椅、加装安全扶手,配置换鞋凳等。

  针对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对老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做调整或修造,更利于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 打造“养老数智化时代”

  如何用数字科技赋能驱动养老行业,升级提升传统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真正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过上安全、健康、智慧的养老生活,是当下社会关注焦点。

  今年80岁的赵邵灿老人和75岁的老伴徐月霞,家住海州区新海花园。平日为老伴修指甲、理发这些活儿,对赵邵灿老人来说特别吃力。连云港市海州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护理人员上门后,为徐月霞设计发型,陪老两口聊天。虽是小小的举动,却让老人们感到十分暖心。

  赵邵灿老人告诉记者,现在上岁数的老人,都有一个老观念,就是居家养老。这两年,民政系统充分运用智能网络技术,将家庭变成养老服务的延伸。

  赵邵灿老人所在的新海花园是全市首个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今年还获评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目前八十岁以上的100位老人全部录入智慧社区养老信息服务系统。

  有着“强大的电子保姆”之称的智慧养老社区信息平台,汇聚末梢传感数据信息,并与移动呼叫平台对接,一旦收到报警信号,会实时通知平台和紧急联系人,形成闭环式养老服务模式,降低意外发生风险。

  除了在老年人家中安装一套智能化应急保障设备,平台每个月还提供一次上门定制服务,老人在家即可享受专业贴心的医疗、康复及护理服务。

  嵌入社区的养老院 让老人在家门口乐享“夕阳红”

  为了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年来江苏加大制度创新,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让老人在家门口乐享“夕阳红”。

  在南京燕子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中央厨房,香气四溢。一荤两素一汤,每天不重样,在享受政府的助餐补贴后,老人支付9元,就可以吃上一顿热乎的营养餐。

  在南京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景和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经有不少老人来到助餐点排队打饭。今年85岁的南京市民陈宝书告诉记者,白天就自己一个人在家,烧饭有时嫌麻烦,到助餐点来吃饭比较方便。

  作为一家嵌入社区的养老院,南京燕子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除了解决社区老人的吃饭难题,它还是周边家庭的托老所。跳舞、拉二胡、练书法,老人们白天在这里休闲娱乐,晚上回家,生活充实又规律。

  85岁的赵志森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附近,白天来写写毛笔字,中午在服务中心吃饭,饭后日托中心有床位可以休息一下,下午再在服务中心看看电影,晚上孩子们来接他回家,生活一点都不枯燥。

  而在盐城建湖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天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建湖项目项目经理韩绪婷介绍:“我们目前在建湖县是服务两种类型的老人,一个是包含一些低保特困的五类老人,这类老人服务的人数是(约)4000人,另外一类人是普惠老人,就是80周岁以上建湖籍老人都属于我们的服务对象,这类老人目前是27000名左右。”

  根据盐城建湖县民政局能力等级评估,五类老人可选择每个月1小时服务+2次探访以及3小时、7小时等五种类别服务。普惠老人可享受每月1.5工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农、助购等,老人们可自主选择。

  对于服务的方式,一方面老人可自己打电话联系上门服务,同时天与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会主动联系老人,与老人预约好固定时间进行上门服务。在今年6月份,该县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已全部纳入服务范围,真正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设计70年代的回忆角 让更多专业照护服务可感可及

  “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推动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是《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中另一项重点工作。

  有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约1500多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200多万,2050年将达到2898万。认知障碍症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刺激着养老服务的转型和升级。

  南京悦华安养洪武综合中心是一家嵌入社区、带有医护功能的小型养老机构,30多位入住老人中大部分都有认知症障碍。为了向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机构被打造成了“老小孩成长中心”。

  温和的灯光与不高的楼层设计源自清华大学认知症研究团队的设计理念。室内还设计有不少“定制”场景,让老人们处于代入式的记忆环境,延缓认知症的恶化,比如,彩绘了夕阳下公交站台的墙面,用南京老地名命名的房间等等。

  杨女士家有位91岁的老人,入住这家养老院一年多了。杨女士告诉记者:“养老中心的护理台在中间。基本上就是他们在护理台,就可以看到每个房间的老年人,我觉得这个设计比较好。”

  目前,大部分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仅针对早期轻度认知症老人有效果,如果进入中晚期,老人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及时、专业地早起干预可有效延缓认知症的恶化。

  住养老人家属杨女士说:“说实话,在家照顾起来,作为家属承担压力辛苦,我觉得都是应该的。但是有时候除了压力和辛苦,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就是在这儿,他们是有专业的能力知识。”

  在江苏省苏康老年护理中心,特地为老人设计了70年代的回忆角,老式电视、音响、缝纫机勾起了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有研究表明,认知活动和体育锻炼有益于老年人的认知和脑健康,这家护理院也经常让老人参加看书识字等认知活动和户外运动。

  “以现在的养老资源来讲,能够入住到养老机构的老人还是有限的。”周芳芳说:“大量的社区和居家的养老里面,也包含了大量的认知症群体。我们也对上门的照护服务人员进行了认知症的专业培训,希望还不需要或暂时还没有住进养老机构的群体,在我们的上门服务的同时,能够带入到认知症照护的专业理念。”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王雪彤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我苏网 连云港台 盐城台 通讯员/江秀 王冬冬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