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文学院院长再进金陵中学谈经典:读懂一篇比“刷”一百篇有用得多

2021年10月13日 21:27: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1013日下午,南京市金陵中学体艺楼三层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电子屏上白底黑字赫然写着“《论语》《孟子》选读”几个大字,此外再无点缀。

  简单朴素的PPT衬托下,台上“星光”更加耀眼——被南京大学学子爱称为“男神教授”的南大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再度走上南京金陵中学讲台,为高一 3 个南大班的 16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堂一个半小时的课程,金句频出,干货十足。

  徐兴无,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

  “我这个课开了第二次了,有个重要目的是希望把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进行融合,但帮大家提高高考分数,这个功能是没有的!”课程一开始,徐兴无便用诙谐幽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随后围绕着“为何要读经典?什么是经典?《论语》《孟子》为何能成为经典?”徐兴无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只有阅读经典名著,才可以接触到最终成为教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 徐兴无打趣道,“世界上一定是死人多过活人,因此跟死人做朋友一定比跟活人做朋友获得的东西多。”

  同时,徐兴无提到经典是动态的,不固定的。“伟大的作品其实从诞生那天起,就与它的父母bye bye,走向社会了。《论语》就像一个孩子,会长大,会走向社会,会出去交‘朋友’,也就是遇到他的读者,当然,只有杰出的读者能将经典的意义发挥出来。”在徐兴无看来,经典是一个意义系统,为人们寻找真理提供了一个场所和平台,而并非是经典中就会有真理存在。

  记者观察到,这堂课不间断地上了一个多小时,100多名学生,无一人离席。涌动着的新思想、新观点也让同学们迸发出很多新思考。学生潘豫立告诉记者,之前也学过《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但大多都是聚焦在语义解释,字词理解上。今天听完课,突然发现跳脱出表面的文本,更关注经典背后的思想和精神时,感觉完全不同。

  “对我来说,曾经这些儒家经典都是一本一本割裂开的,而今天徐教授‘颠覆’了我的想法。”学生鲁佳慧对记者仔细回味了课上的“三个向度”,“徐教授提到,儒家说的是‘人与社会’,道家说的是‘人与宇宙’,佛教则说的是‘人与自我’,‘儒释道’三者向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这种经典的结构好美。”

  虽然徐兴无对学生说,你们不必记,就听!但鲁佳慧听到精彩之处,还是忍不住记了下来。

  记者在和同学的课后交流中,感受得到他们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同时也发现,并不是课堂所有内容大家都能理解,但或许这是徐兴无正在探索的。采访中他表示,这次会是一个系统的课程,并不是来开一两次讲座而已,而是真正地想将高中语文里的一些重点提炼出来,用大学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理念进行一些系统提升。“可能中学生听的时候有点跟不上,但是我想这个‘跟不上’也比‘什么都听得懂’好吧!”

  如今,国学学习成为新热点,然而不少家长重视经典阅读的方式却是背诵或者“刷”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徐兴无,他表示,读懂一篇经典比“刷”一百篇有用得多。经典教育不是一种知识量的积累,也不是一种技能训练,更多的是理解力。“这个理解能力不是读了很多书,刷了很多题就能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对经典的研讨。”

  徐兴无建议,读经典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对话的人。“中国经典有个好处,很少是独白,多是对话,比如我们读《论语》,你至少想想我怎么像孔子的学生一样跟孔子进行对话。或者说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我和我自己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对话。这种训练比认识很多字,记住很多字的字意,把语法现象记住,然后能做很多题目有用得多。”

  据了解,2020年起,南京大学金陵中学挂牌并开始招收首届“南大班”。此次即是" 南南合作 " 计划签订后,金陵中学语文组和南大文学院第二次开讲。金陵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芳在采访中表示,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将在高一开讲 8 节课,包括《论语》《孟子》选读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时在高二增加 4 节课,包括《老子》《庄子》选读、外国文学等课程。后续还会有王彬彬、傅元峰等名师轮番上阵。学校也将把课程以录像的形式,面向全年级学生开放,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通讯员/顾健 记者/朱彤)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