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长津湖战役亲历者陈良:回眸烽火岁月 不忘初心使命

2021年10月13日 11:11: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长津湖》正在热映。电影中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面震撼人心。零下40摄氏度究竟有多冷?志愿军战士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战斗的?来听长津湖战役亲历者陈良讲述那段烽火岁月。

94岁长津湖战役亲历者陈良:回眸烽火岁月 不忘初心使命

  今年94岁的陈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对于7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他仍然记忆犹新。1927年,陈良出生于江苏启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5年,18岁的他加入新四军,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役和战斗。在一线部队担任卫生员和医务员,陈良无数次冒着敌人的炮火,救治伤员。1950年,他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陈良说:“我们来抗美援朝目的是帮助朝鲜把美国人打出去,关键是保护我们的东北,保护大中国。”

  陈良跟随志愿军20军59师175团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长津湖地区。长津湖海拔在1000到2000米之间,补给装备较弱的志愿军在战斗期间又遇上了50年不遇的严冬。这里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担任卫生队副队长、保健干事的陈良,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给战友们保暖,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94岁长津湖战役亲历者陈良:回眸烽火岁月 不忘初心使命

  陈良说:“零下40摄氏度,都是冰天雪地。戴的都是大盖帽,一碰耳朵痛得厉害。我是保健干事,保部队的健康问题,要动脑子。后来动员大家把毛巾拿出来罩耳朵,从三斤重的棉被弄一点棉花出来做耳套、做手套。穿的衣服冷,棉被一面是黄的、一面是白的,翻过来当大衣裹上。脚上穿的是部队发的球鞋,冻坏脚的最多。我跟病人抱脚、暖手,用身体来护暖。”

  陈良说,包括他在内的六名卫生员每天要负责治疗上百位伤员。他不仅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伤员吃,还想方设法克服药品短缺带来的困难。

  陈良说:“特别是在第一线,在团的第一线,伤员比较多。上面抬下来,通过抢救也有抢救活的,但也有抢救不行的。最大的一个难题,我们上面的敷料都没有。怎么办呢?把裤子撕了当敷料,大家为伤员都是全心全意。”

  当时,陈良提出了防冻、防疫、治疗精密分工等好点子被逐渐推广。他所在的部队先后涌现出杨根思、“冰雕连”等众多英雄模范。陈良本人也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被评为二级工作模范,获得朝鲜国旗勋章。

94岁长津湖战役亲历者陈良:回眸烽火岁月 不忘初心使命

  1952年,从抗美援朝战场归国后,陈良考入了军医大学。后被分配在原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在工作中,他救死扶伤,视患者为亲人,并撰写了十多本神经科学专著,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世纪九十年代,陈良从医院离休后,和昔日战友组成了“爱民医疗队”。14年,足迹遍布全国8省、40多个县市,为10万名患者送去免费医疗服务。

  采访中,陈老告诉记者,他希望当代年轻人能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黎明 杨伟东 王聪颖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