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两在两同”建新功 “三大模式”激活社会组织新活力

2021年10月11日 19:48: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作为该区首个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平台,深入推动三大模式融合发展,在培育社会组织上注入发展的动力源,上好担当的实践课。近日,记者在该中心看到,在“两在两同”建新功的催化下,强基固本共建聚力、有效联动提质增效、以项化激主动催才已经蔚然成风。

  “资源互通”模式让组织共建融合更紧密

  “人员联合起来、组织建起来、活动搞起来”。南夏墅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自成立了党支部后,通过党日活动、同心微分享等活动,加强支部自身思想政治引领。并促成各类公益资源对接,打开培育中心接触社会的各个端口,对接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媒体、公益性社会组织等,促成公益资源有效对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培育中心支部先后与周边凤墅电子党支部、碧桂园、机关党支部等联动共建,成立了“同心向党服务团”党建联盟体系,首批共有15家同心服务团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运行的资源优势,拓展组织半径,延伸为民 “服务链”。其中 “梧桐新叶”品牌作为创新工作方法,将新阶层统战工作纳入到党建体系,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关注特殊群体的健康发展;关注基层一线所想所求;关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有效推动社会组织与党派资源和社区服务的“双服务模式”。

  “三社联动”模式让社区和谐关爱味更浓

  “需求延伸到哪里,社会组织的旗帜就树在哪里”。南夏墅街道作为常州市区“三社联动”试点乡镇,全力扶持村、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社会组织,常年开展为老服务、助残服务、帮困服务、青少年服务、居民融合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400余次。

  南河社区作为“三社联动”试点社区,在中心搭桥引线基础上,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平台,在推动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生活中下功夫,建设常态化的职工心理关爱体系,推进“职工心灵加油站”建设,深化职工子女课业辅导、课后托管等社会工作,促进职工帮扶工作由物质援助向心理关怀延伸。南苑和三社区则充分发挥老党员志愿者的余热,分别协助建立“老党员参事会”和“党员先锋议事督导室”, 实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让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排忧解难的好帮手,大大增加了社区的和谐因子。

  “项目激励”模式让社会组织管理更精细

  “像我们这样的自治组织,都是自愿性的,很多时候自己要拿钱出来筹办。参加这次的路演,一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建议和指导,二是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的资金,丰富智障孩子的业余生活......”日前,星馨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戴小萍在参加完公益项目大赛后对记者说。这位“爱心妈妈”参加的大赛,正是中心连续三年打造的镇级公益创投大赛“睦邻微公益”项目大赛,共分成六大类包含为老、助残、助孤、妇女、儿童、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等等公益内容。

  把舞台交给主体,让展示化成动力。参与主体通过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激发自身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工潜能,以路演方式介绍项目运行、成果。组织方通过评定、审核、指导给出综合建议,后下拨资金到各个社会组织,并安排专人服务跟踪项目实施情况,激励机制不仅实现聚智聚力聚爱的互动发展,更让社会组织管理实现项目化、专业化精细发展。截至目前,有5家社会组织共获得市、区扶持资金达39.2万元,群众直接受益超400人。

  如今,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已成为南夏墅街道稳定发展的助推器,党建高质量的合力、开拓创新的活力、为民办实事的动力,培育中心围绕工作落实上下真功,把服务群众的重心放在末端跟踪问效上。让“基层难题有人解,群众意见有回音”的美好画卷铺展在南夏墅的每一处角落。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汤琤 谢博涵 通讯员/俞伟  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