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服务建设,今年以来,江苏省各地因地制宜,新建或者改建提升社区服务中心,推动社区服务扩能提质,方便百姓在家门口办事,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南京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兰园社区服务中心,居民们正自发组织进行一次歌唱祖国的小型快闪,祝福祖国,歌唱美好生活。
合唱队队长王炼告诉记者,过去,社区服务中心只有一间房,出入通道狭窄,虽然大家自发组织了书画班、合唱队、舞蹈队,但室外没地方、室内人挤人,久而久之,居民们就不愿意再组织这些活动。兰园社区的办公场所原来只有200多平方米,工作人员10名,开展各类党员教育,居民文体活动捉襟见肘。对居民开展居家养老、阅读、文化服务等各种服务根本无法实现。同时由于标识不够明显,出入通道狭窄,居民办事、活动很不方便。
在区、街道领导的关心下,设立了“书记项目”,按照“位置便捷化、服务人性化、项目综合化、效率最大化”的工作要求,把兰园16号作为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现在办公点。共占地550平方米,23间房屋,全面完善了社区的服务功能,设立了服务大厅进行前台接待,社区书屋、居家养老、残疾人康复、未成年人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等场所一应俱全。并打造七彩兰园特色项目,针对党员,老人,困难群体,退役军人,青少年,妇女等居民群体开展服务,从硬件、软件上大大有了提升,使社区居民得到更优质、贴心的服务。
兰园社区社区主任冯予涵表示,只要是居民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都将全力以赴,“我们的居民,我们的党员也希望通过社区的各个功能室,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余热。”
不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各地也积极拓展和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在泰州靖江,全市首批60个村级服务中心已完成“规范+提升”建设,代办员数量翻倍,无偿为村民提供多元化、特色化服务。靖江新丰村、八圩村等新型农村社区,不仅将党务政务、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各项服务功能向服务中心集聚,还引入推行服务事项清单规划、设置五帮便民服务区,打造红色聚力的党群服务品牌,深度促进社区服务中心质态转化双提升。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八圩村党总支副书记印鑫鸿告诉记者,他们重点打造了“红色矩阵展示”“红色智慧展区”“红色精神氧吧”“红色休闲茶吧”“红色有声书吧”等五个红色亮点区域,进一步将“红色阵地”向党员群众向基层治理一线延伸,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目前,江苏省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86家,完成改造33家;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开工,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工。在完善功能服务上,江苏省将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中心的事务受理、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会福利、司法援助等服务,实现在基层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区、小事不出村”。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杨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