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伴着“嗡嗡”声缓缓上升,镜头之下,枕河人家,清波树影,远处河面横卧的石桥静静伫立;运河之上,无数宽宽窄窄的石桥伴随河边人家的成长,缕缕岁月斑驳了石桥,却也平添了淳朴古韵……随着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的熟练操作,“无人机”在苏州吴江区大运河沿岸上空巡视拍摄。
今天(10月3日),记者获悉,根据江苏省检察院要求,作为机动管辖工作的一部分,滨湖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两次前往苏州吴江区,使用无人机巡航与沿运河分段实地巡查,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保护京杭大运河水清河晏。
“明代古桥安民桥一侧有疑似违章建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北前街的安民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看拍摄画面时,该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检察官华忆娇敏锐意识到可能存在古桥保护不力的情形,为此,她带领团队从无锡赶往安民桥现场勘察,逐一比对研读现场与拍摄画面。
华忆娇发现,在安民桥的保护范围内,桥体缝隙长出植被,桥西北侧有处违法搭建,充斥着蓝色简易塑钢瓦、水泥墙、长竹竿、塑料遮光帘等,一旁还堆放着生活用品,东侧桥身被钉入木楔子、铁钉用来牵拉晾衣绳……杂乱的植被和设施与古桥的庄严古朴氛围格格不入。
“安民桥已经有近500年历史,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已对桥身产生影响甚至破坏,不能再放任下去了。”该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发现这些现象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第十九条等规定。5月24日,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处理整改,加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保护范围管理,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有效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接到检察建议书,相关职能部门随即召开现场协调会,根据建议书指引推进整治。经过专项整改,清理桥身植被,违规搭建墙体换成不影响整体风貌的木栏杆,桥身楔子、铁钉和晾衣绳全部拆除,安民桥重现明代古桥雅趣。
“运河和石桥是一座城的文化之脉,承载着江南水乡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守护这份江南古韵。”看着焕然一新的安民桥,检察官华忆娇接受采访时欣慰地表示,努力很值得。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石君乔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