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人参与取名 这只大熊猫取名“航宝”

2021年09月27日 10:59: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9月26日,在2021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上,航天熊猫宝宝“鑫鑫崽”正式呼名为“航宝”。9月26日,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和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在广东珠海举办。这是国家航天局推出的首个航天文化艺术主题论坛,标志着2021珠海论坛拉开帷幕。此次论坛以“融合发展 创想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航天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通过观点交互、思想交流、文化交融,促进航天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出席论坛并致辞

  吴艳华指出,中国航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国航天所特有的自主创新奋进历程、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是孕育先进航天文化、优秀文艺创作的“富矿”。国家航天局支持国内外航天界和文化艺术界的跨界融合,希望此次论坛为航天领域文化艺术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灵感、专业策划与力量支撑,希望文化艺术家仰望星空,创作产生一批历史与现实呼应、科技与艺术融合、感染人鼓舞人打动人的精品力作,激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热情,为推动航天文化艺术繁荣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加油助力。

  本次论坛由主旨演讲、主题沙龙和航天艺术大赛活动仪式、大熊猫命名发布仪式四大环节组成。其中,主旨演讲分为“航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盛宴”“文化融通未来”三大演讲单元。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副馆长茱莉亚·奈特博士,“祝融号”火星车总设计师贾阳,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电影《中国探月》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编剧理论专业博士王晨希,法国视觉艺术与音乐艺术协会主席马克·昂德雷,中国金币总公司副总经理邵军志,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分别从中国探月展望,加强航天交流传播,航天启发未来,火星车背后的故事,航天文化传播,打造航天网络视听精品,航天梦与电影梦融创,航天与艺术都是国际通用语言,纪念币文化艺术之旅和艺术设计等角度发表精彩演讲。演讲嘉宾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为文化赋能航天科学技术、技术助力航天精神文化传播建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

  本次论坛特别设计主题沙龙环节,邀请航天工程师与艺术家、文化传播工作者就科技与艺术如何相融、航天文化如何传播开展高峰论道。主题沙龙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主持,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崔喜斌、“祝融号”火星车总设计师贾阳、著名艺术家张天爱博士、《看电影》周刊主编阿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王方、瑞典艺术家约翰·圣杰恩霍姆博士担任对话嘉宾,围绕“赋能航天文化国际传播 共创航天文化艺术未来发展”主题,结合自身领域开展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现场气氛热烈。为促进科技与艺术融合,传播科学精神,繁荣航天文化事业,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航天基金会,首次举办联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公益赛事——“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大赛代表介绍了赛事的最新进展。随后,大赛与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代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大熊猫命名发布仪式。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范兴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苇萍,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共同揭晓大熊猫征名结果。经过网友投票,“航宝”成为大熊猫的乳名。2020年6月23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鑫鑫”喜诞一只雌性幼崽,在它出生的同一天,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点火升空。在它成长的这一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嫦娥五号顺利取回月壤、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取得圆满成功,国宝与国宝的相遇,闪耀星河。

  为了庆祝中国航天和大熊猫保护研究事业发展成绩,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中国航天 国宝闪耀”大熊猫征名活动。征名活动受到全网关注,3天的征名活动阅读量超百万,千余人参与取名,共征集到300多个名字。通过公众投票以及专家研讨,最终确定这只熊猫的名字是“航宝”。

  国家航天局和有关部门代表,航天领域专家、文化艺术界代表,来自英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巴西驻华大使馆、日本驻华大使馆、法国广州领事馆、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法国泰雷兹公司等外国驻华代表等约100人参加会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何家玲 编辑/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