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增设车位、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城乡一体化……推出一批惠民举措,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9月 26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学党史、办实事、惠民生”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区以及社事局、经发局、综合执法局和东方集团等部门单位为民办实事的举措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盐城经开区坚持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研究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分类分层建立“问题清单、项目清单、销号清单、效果清单”四项清单,梳理排出区级办实事台账170项,提炼出两批小切口、具体化、普惠性97项重点实事项目进行集中公布,建立50个领导干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联系点,以节点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盐城经开区社事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具体工作相结合,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热点难点,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全面实施中小学“增亮计划”、课桌椅“焕新工程”,实现了全区中小学直饮水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机电高职、步凤中学改扩建、长江路学校及幼儿园、北师大附校新建宿舍等教育项目,改善全区教育硬件设施,为辖区内居民和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入学教育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新建1.7万平方米海河湾体育公园,为市民打造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健身场所,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90%。在迎宾馆、友谊公园、高教公寓、海河湾公园、阳光社区增加了7套二代智能健身设施。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全年不低于60场。开展“送图书——走进红色步凤镇”活动,已送书4000册,全年将送书8000册。实施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标和城乡一体化。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已完成全区116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月底将开展全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我们扎实开展疫情防控、企业服务、民生项目三个‘家家到’,持续推动‘学党史、办实事、惠民生’走深、走实。”该区经发局副局长王萍萍介绍说。
盐城经开区经发局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开展区领导挂钩服务31个重大产业项目、处级干部挂钩服务125家重点企业活动,实行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家家到”走访调研,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全力服务企业平稳健康运行,为挂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近100个,帮助区内企业获批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2100多万元。
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出台《关于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企业政策支持,预计全年可为指导企业争取资金8000万元以上。另外,突出民生需求,加大民生实事项目编排,今年共实施8大类、37项民生实事项目,主要涉及领域有教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生态环境、便民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1至8月份已完成投资12.18亿元。
把群众所需所盼作为工作重点,盐城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结合自身职能,不断强化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监管等重点工作,努力提升工作质效。
聚焦市场和民生领域需求,加快全区5个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组织开展计量惠民工程,维护消费者权益。对全区35家品牌汽车4S店开展“两反两保”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全区食品作坊提档升级及省级名特优小作坊创建,提高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水平。在去年新建7座公共卫生间、11个遮阳挡雨棚的基础上,今年新建4座公共卫生间、9个遮阳挡雨棚。同时,聚焦校园食品、农村食品等重点领域,延伸网络订餐、保健食品的监管,严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关口;聚焦疫苗、医疗器械等重点环节,严把药品“从实验室到临床”每一道防线;聚焦电梯、压力容器等重点设备,严把“从标准到使用”每一道环节。
盐城东方集团作为经开区重点国有企业之一,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充分彰显国企担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该集团全力推进安置小区工程建设。凤栖苑项目与德喜花苑是市、区两级重点安置房项目,凤栖苑项目18栋安置房已完成全部工程桩施工,现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德喜花苑项目10栋安置房均已开始主体结构施工,其中4栋开始地上结构施工,6栋正在地下室施工,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百姓安居”的高质量精品工程。
此外,该集团下属物业公司以“小确幸”项目为起点,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广受社区居民好评。下属园林公司在做好公园日常管护的同时,从细节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居民“15分钟健身圈”,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孔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