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的边角隅落、烟火味的背街里弄,虽然被称为城市的“末梢神经”,但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联最为密切。如何能让“末梢神经”成为城市的鲜活肌理和民生“不被遗忘的角落”?日前,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部分滨湖区人大代表开展“微幸福”便民实事项目专项视察活动,就小巷改造、环境提升、居民活动空间更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项目的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 搭建起党史学习教育与群众需求的“强链接”。
在协民社区的杨胡刘巷,原本老旧的小巷已俨然呈现出一派江南民居风貌。据悉,该片区域将通过打造“向心印巷”,使之成为具有红色足迹、红色经典、红色情怀、红色精神的红色村巷,以红色文化之魄滋养居民,发挥红色文化精神力量,实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蠡桥社区在仙蠡墩家园搭建小区协商议事自治平台,因地制宜地对小区广场凉棚进行升级改造,不仅居民有了“扯老空”的好去处,社区也同时建立了“‘仙蠡夜话’小区开放日”长效协商机制,以议事亭为协商阵地、以公共事务的共商共治来带动小区管理共识。
北桥社区针对月秀东园生活环境差、停车秩序较乱、路面坑洼严重等问题进行改造,预计10月底将全面完工,届时月秀东园小区将由物业全面接管,结束长达20年的失管状态。
河埒社区为进一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河埒浜治理施行“三管齐下”:驳岸清理,种植水草;安装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引入全市首套大功率负离子增氧设备,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水质修复。河埒浜的水质变得干净了,还将作为景观用水引入小区在建的亲水公园“融园”中,实现河岸生态“共融”,为居民营造宜居环境。
惠河社区的“惠邻小院”位于胜利新村49号(原胜利家委旧址),通过统一规划,实施“惠邻小院”项目,打造红聚惠邻党群活动中心。该中心分为“红聚惠邻”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聚”惠客厅三个部分。通过小院的改造提升,打造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同时围绕“和谐邻里 幸福社区”的目标,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协商议事的平台。
视察中,代表们不仅与社区人员和现场居民群众深入互动交流,也对城市“末梢神经”的改造治理纷纷提出意见建议。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蔡挺指出,小项目,大民生,“微幸福”便民实事工程,必须以居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问题为导向,立足小切口、可操作、见效快,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牢牢把握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这两大关键,兼具美感和特色,把设计视角放在优化生活空间、注重日常体验、便于长效管理的概念上,通过一隅一巷一景的用心改造提升,使居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微幸福”,增强共享度、累积获得感。(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路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