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前几日,南京市的小学、幼儿园正式开学复课。当孩子们回归校园,重回集体生活,不少老师和家长都会面对一个棘手的情况:在游戏和学习中,有些孩子特别争强好胜,一心想赢,赢了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孩子为何输不起?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坦然面对输赢?为此,父母进化论采访到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华希颖。
华希颖,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课程与教学论。
华希颖表示,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孩子一心想赢、输不起是一种自我意识萌发的表现,换言之,孩子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想要表现自我、取得好成绩,这是一种努力上进的表现;从成长环境的角度,如果父母也生性要强,那么孩子会不知不觉模仿父母的行为。有时即使父母性格并不要强,但在教育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对胜利的赞许和对失败的失望,那么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反应渴望胜利。
有人说:“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起。”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做一个输得起的人,比做一个只会赢的人更重要。
因此,华希颖认为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与竞技游戏,“通过有输赢的游戏让孩子有这样的经历,让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赢,也不会一直输。”输赢的起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面对输赢时沉着冷静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若是遇到孩子输了游戏而崩溃大哭的状况,家长又该怎么办?华希颖说,切忌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直接批评甚至惩罚,也不可用逃避的方式娇纵孩子,故意让他赢。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失败时耐心地鼓励他尝试第二次、第三次,让他们懂得:勇敢尝试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需要安慰他,抱抱他,帮他擦擦眼泪,同时也可以夸夸他:‘这个比赛这么具有挑战性,你还会勇敢地尝试,勇敢尝试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鼓励他:‘我们再来一局’,帮他一起想办法、找找问题在哪里,下一次怎么去处理,这样的鼓励和夸赞能够让孩子习得今后面对输赢、处理问题的方式。”
长长养育路,我们陪你慢慢走。家有儿女的你,快把疑惑、焦虑写在留言区。在这里,专家、校长、育儿大咖都是你的后援团!
想了解更多育儿经?速戳这里>>
(记者/朱彤、张靖榆(实习) 摄像/谢自强 设计/邵静娟、王紫轩 视频/宋梦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