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读懂老师,才是最好的“表白” |父母进化论⑮

2021年09月10日 08:00:5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支粉笔 两袖微尘

三尺讲台 四季耕耘

  今天(9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老师在每个人心中都占据无可取代的地位:是他们,教我们抬头仰望星空,勇敢追梦;也是他们,教会我们低头脚踏实地,勤勉担当。

  然而作为家长,你是否曾对孩子脱口而出:“你再调皮,我就告诉**老师”?你是否也听孩子抱怨过:“我们学校老师不如外面网课老师上课有意思”?

  这个教师节,“父母进化论”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和我们一起厘清老师形象的常见“误读”,搭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误读一:“你再调皮,我就告诉老师”

  我们经常在马路上,听到不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调皮的孩子说:“你给我停下来,你怎么不听话,我明天告诉**老师!”

  “这里反映了家庭教育中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家长缺乏威信,管教不了孩子,因此想把老师的威信抬出来。这样说其实不妥。”殷飞说,这种方式会将老师的威信变成一种恐吓的工具,这样的“怕”帮不了孩子,还会破坏孩子对老师、学校的态度,对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正确理解学校教育没有任何好处。

  “无论孩子学业水平如何,无论家长是否能够管得住孩子,我们首先应该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形象——‘老师是帮助孩子成长,而非打击刺激他们的’。”

  殷飞认为,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正确看待不同老师的不同性格,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一个笑眯眯的老师是用微笑在表达关心;而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师,他的严厉和苛刻背后,同样藏着良苦用心。

  “当我们的孩子对于老师有着正确的判断以后,他们就会辩证看待老师对他的帮助和指导,师生相处更融洽,学校生活更顺利。”殷飞说。

  误读二:“学校老师不如外面网课老师上课有意思”

  不少父母会听到孩子这么说:外面在线网课老师风趣幽默,激情飞扬,但学校老师就一板一眼,动不动还要我们坐端正,举手发言。对此,有些家长的反应也是:如果学校老师这么“有意思”,孩子肯定再也不会走神!

  殷飞认为,实际情况并非与学生、家长想象一致。学校教育属于面对面、一对几十人的集体教育,而外面网课则是一对一、家长还能兼顾管理的教育,两者之间完全不同,显而易见,学校老师的教育挑战和难度相对更大。

  他用自己的经历举例:“我也曾是一名老师,在课堂上也希望通过幽默的故事,让学生开心地跟着我的故事走。但发现集体教育中,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放能收。一旦放开,孩子们炸开锅,跟同桌窃窃私语,这时候老师就不得不喊‘1、2、3,停!’大量时间会花费在整治纪律,保证课堂效率上。”

  为何学校规矩那么多,比如一定要让孩子举手后才能发言呢?这也并非是老师在遏制孩子的个性发展,而是为了保证更多孩子的听课效率。“当一个孩子有了想法以后,让他等一等,举手发言,这样可以让其他反应不够快的孩子还能够再思考,不破坏其他孩子表达的权利,思考的权利。”

  因此,在与孩子沟通中,家长切记,不能将不同类型老师的教学模式做简单类比,要引导孩子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学会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如何顾及他人感受。

  如果孩子对老师有误解怎么办?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个老师有误解,觉得老师很严肃不喜欢自己怎么办?

  殷飞表示,这时候特别需要家长做好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采用“个性化”方式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老师,打消误会。

  殷飞的儿子正读初中,他也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做法:“比如今天是教师节,我一般会利用这样的契机,无论是带一朵花去,或者只是送上节日祝福,我都会带着孩子去拜访让他产生误会的老师。通过这种非正式场合的聊天后,孩子很容易就会发现,老师私下里和班上对我们态度不一样,原来他也很温柔。当我祝他‘教师节快乐’的时候,还会抱抱我,说话好和善!”

  和老师沟通完回家后,家长再抓住契机,和孩子坐下好好聊一聊,告诉他们,每一个老师都是爱学生的,有时候在班级管理中对你有些严肃,只是为了照顾更多同学的需求。

  “通过类似的方式,让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理解集体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共情力、理解力,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节的“表白”,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孩子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老师的职责、学校教育,让老师们的温柔付出得到积极的反馈,这才是“燃灯者”们所希冀的真正致敬。

  (记者/朱彤 摄像/谢自强 设计/邵静娟、王紫轩 视频/宋梦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