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二十载,南京市第一医院首例“换心人”创江苏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最久纪录|我苏特稿

2021年08月31日 16:41:0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8月31日,南京市第一医院举行了“换心二十载,健康新生命”庆生会活动,祝贺该院首例“换心人”健康生活20年,再创江苏省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纪录。南京市第一医院院长马俊,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书奎,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南京市第一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主刀医生陈鑫等医护代表以及“换心”患者代表王桂兰、胡松华参加了活动。庆生会上,南京市第一医院“换心”团队与患者共同回顾了20年来一起经历的难忘瞬间。

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们为2位“换心”患者准备了蛋糕,祝福他们健康平安

20年前,“换心”让她获得“重生”的机会

  今年73岁的王桂兰老人是南京市第一医院首例“换心”患者。2001年8月初,时年53岁的王桂兰因严重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当时,王桂兰只能依靠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维持生存。住院期间,由于心脏衰竭,王阿姨曾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幸亏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在将近1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抢救后,她终于恢复了微弱的心跳。要想活下去,王桂兰只能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20年前,王桂兰因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差点失去生命

  作为王桂兰“换心”手术的主刀医生,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对当年的手术记忆犹新。2001年,我国换心手术刚起步不久,能开展换心手术的医院极少。当年,陈鑫和同事鲍红光、叶飞组成的医疗团队刚完成在美国的心脏移植专项培训和学习,回国后已经做好了心脏移植技术所有准备工作。王桂兰的心脏移植手术成为了陈鑫第一次带领团队开展的“换心”手术。  为了做好这次手术,医院多次组织会诊,制定出详细又周全的方案。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陈鑫团队对手术涉及诸多环节进行了模拟演练,包括心脏供体的获取、保护、运输、手术等。

陈鑫(左)与专家团队合作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2001年8月31日,王桂兰的换心手术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下开始了,从切除严重病变心脏,到植入新的心脏,只用了55分钟。陈鑫清楚地记得当年,由于心脏移植手术经验不多,他和团队密切配合,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确保手术成功。在恢复心脏供血后,植入王桂兰体内的心脏很快恢复跳动,手术室里的医护难掩激动,欢呼声响起。

  但此时陈鑫强压住心头的激动,提醒大家保持安静,因为刚换上的心脏,自主跳动的力量不足,还需要通过体外循环机辅助恢复活力。在1个小时左右的体外循环辅助机帮助下,新植入的心脏终于适应人体,完全恢复自主跳动。那一刻,陈鑫团队松了一口气,历时4个多小时的“换心”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陈鑫团队帮助王桂兰克服了感染关、排异关等高风险挑战。出院后的王桂兰,恢复了正常生活。回忆起过去的20年,王桂兰说:“手术后,我终于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不用被气喘、胸闷折磨。我很感谢为我‘换心’的陈鑫院长团队,他们让我获得了‘新生’。”如今,王阿姨穿上了红马甲,闲暇时会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大楼做志愿者,她常用自己作为例子鼓励像她一样的病友积极面对病情,配合医护进行治疗,争取早日配型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王桂兰(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宽慰病友

“换心”后,他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今年81岁的胡松华老人在19年前,也曾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过“换心”手术。退休前,胡松华曾是一名传染病学科的主任医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的生活作息没有规律。2002年,时年62岁的胡松华出现稍一活动就会气喘不止的症状,只能终日躺在床上,依靠输液和吸氧维持生命。“那段日子,我连吃饭都很费劲,吃一口饭就要吸一口氧,”回忆起那段日子,胡松华说:“真是非常难受。”

胡松华有时会去健身房锻炼身体

  确诊扩张型心肌病后,胡松华反复出现心衰以及肾功能不全等问题。曾是医生的胡松华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在2002年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他也成为当时国内成功接受异体心脏年龄最大的人。术后,胡松华恢复了健康,19年来,他每天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早晨五点多钟去公园晨练,闲暇时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每周约上朋友跳跳广场舞。过去的十几年里,他每年都要出去旅游,欣赏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他说,如今的健康生活真的要谢谢陈鑫教授团队,是他们给了自己“第二生命”。  

胡松华(右)和爱人在崇明岛旅游

两度“换心”,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今年46岁的李庆奎,由于远在广州工作,不能到现场参加庆生会,他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自己的“换心”历程。2001年,时年26岁的李庆奎由于工作应酬较多,烟酒过度,再加上极度肥胖,一次治疗延误的感冒,导致他患上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2001年底,陈鑫带领团队为李庆奎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他也是当时国内最大体重和供受体体重相差最大的心脏移植病人。“换心”后,因为担心李庆奎“不听话”,陈鑫时常打电话劝说李庆奎戒烟、戒酒,规律作息。

  虽然李庆奎也在渐渐改变生活方式,但是由于工作应酬较多,他很难做到不抽烟不喝酒,再加上“换心”后需要长期服用排异药物的副作用,2012年,李庆奎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腹腔积液、心脏移植术后糖尿病,需要依靠血透维持生命。到2013年,他的心脏功能再次出现问题,不得不紧急入院接受第二次心脏移植,这次手术依然是陈鑫团队为他主刀。

  第二次“换心”后,陈鑫常打电话敦促李庆奎戒烟戒酒,保证规律作息。想到两次“换心”过程中,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李庆奎越来越能体会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几乎不再外出应酬,戒了酒,但是他说自己实在戒不掉烟,只能保证平时规律作息,放松心态。李庆奎说:“20年来,最感恩陈院长的团队,让我拥有新的人生。陈院长很负责,常打电话来规劝我。”因为自己两次经历生死,李庆奎深知作为患者,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负责任的医护。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如愿以偿考上护师,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去帮助更多患者。

心脏移植,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据陈鑫介绍,从 2001年开展了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南京市第一医院在心脏移植方面创造了多项纪录,截至目前,全院开展“换心”手术突破122例,心脏移植例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名;2020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和兄弟单位合作完成了心脏和肾脏联合移植、婴幼儿心脏移植,填补了江苏省医学史上的空白。经过多年发展,南京市第一医院已经成为江苏省目前唯一的心脏移植基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心脏移植手术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手术效率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但是由于心脏供体数量有限,“目前,真正能通过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新生’的患者可能不足50%,很大一部分病人没能等到供体,就过世了,”陈鑫也呼吁社会各界能给予心血管类疾病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人理解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生命能够得到延续。”

  (记者/李森颖 摄像、视频/谢自强 通讯员/章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