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花台区定点隔离宾馆内居住的市民,最近分批次在执勤民警及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办理好相关手续后踏上回家的路。隔离虽然结束了,但市民和民警们的故事未完待续,今天(8月29日)上午,南京警方讲述了他们和民警道别的故事。
不同的笔迹描绘出“宁”心聚力的坚守
“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你们了!’……”8月19日,雨花台公安分局辅警王良所在的集中隔离点收到了一封来自李老先生的感谢信。当天,这位75岁的老人在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和民警、辅警等工作人员的观察护理和悉心照顾下,顺利解除隔离回家。
7月28日,老人作为确诊患者的密接人员被安排到隔离点,由于年岁较大,且集中隔离前皮肤就有湿疹等不适症状,隔离开始后,老人特别害怕,湿疹也变得更为严重,为了减轻老人的病痛和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隔离点组织医护人员和辅警队员共同陪同老人开展治疗工作,被安排在劝导岗的辅警王良则是每天通过电话陪老人聊天,讲解防疫知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周到细致的服务、贴心暖心的举动,让老人非常感动。
“我在隔离期间承蒙你的开导,谢谢你袁哥!注意身体,疫情过后再见!”8月23日,已经在隔离点执勤坚守20余天的雨花台公安分局民警袁廷收收到了隔离点结识的“陈老弟”发来的信息。
“在隔离宾馆有老哥陪着我,社区也把我母亲照顾得很好,我感到很踏实,刚开始我还不理解大家工作,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麻烦,深感抱歉!”离开隔离宾馆前,陈先生真诚地向工作人员道了歉。起初陈先生入住隔离点是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的,袁廷收敏锐地感觉到,陈先生的情绪或许事出有因。随后,袁廷收与分管陈先生社区的同事董强取得了联系,向老董了解陈先生家的情况。在董强处袁廷收了解到,陈先生目前单身,有一个年近八十的老母亲,平时的生活起居都由陈先生照顾。
“可能是担心自己被隔离了,家里老母亲没人照顾。”袁廷收猜想道。随后袁廷收跟董强商量,由董强到陈先生家通过现场视频的方式,让陈先生与母亲“见面”。见母亲状态很好,陈先生不安的心平复了下来。
“隔离人员刚来宾馆时,大多数都会有焦虑、不满、怀疑等心态,他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我会经常挨个打电话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快速适应隔离宾馆的生活。”
离开前他留下特殊的礼物寓意从“头”开始
8月18日早上10点,刚结束巡检工作的执勤民警任国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理发器。上面还用便利贴写着:“感谢辛苦付出!看见你们头发长了,希望这个能帮到你们。”
隔离点一直都实行封闭管理,执勤民警、辅警头发长的都盖住了耳朵,在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后,任国强立即组织同事整理“警容”。“生活回归正轨,从‘头’开始,我们的南京正在好起来……”任国强笑着说道。
离开前他把房间收拾好,这样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8月18日,雨花台区某隔离点有一批人员正式解除隔离,在与隔离期满市民道别后,民警对隔离人员的房间进行例行检查,来到810房间时发现了同样令人感动的一幕,打开房门发现房间里垃圾经过收纳归类、床上用品叠放整齐、地面拖得干干净净,原来住在此处的小周在离开前已经悄悄打扫干净了房间,他不仅打扫好房间,还用一次性筷子在床上拼成了“辛苦”二字,感谢工作人员贴心服务。此举让每天穿着防护服上门的执勤民警、驻点医务人员、酒店人员备受感动。
疫情防控期间,隔离点除了医护人员外,由公安民警组成的队伍,与白衣天使及工作人员一道,用一次次的贴心帮助逐渐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用责任心和爱心,将一个个隔离点变成安全而温暖的港湾……
(来源:《零距离》记者/谢炜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