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7日,南京市建邺区凤栖苑1-93号小区因出现阳性病例被紧急封闭。8月17日,在经历了14天的封闭和7天的过渡期管理后,凤栖苑1-93号小区正式解封。目前,居民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了呢?
我苏网讯 8月26日下午三点多,工作人员正在对凤栖苑小区的楼道、垃圾亭、道路等公共区域进行当天的第二次全面消杀。此时,已是凤栖苑小区完全解封的第十天,居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回归寻常。
珍惜——慎终如始继续防控
“解封”并不等于最终的“胜利”,“解封”不能“解防”,体会到来之不易的“自由”的珍贵,凤栖苑小区在防控方面更加严格小心。
“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少流动……”在凤栖苑小区门口,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防疫宣传提示。卡口志愿者不时地朝着进入小区的排队居民“喊话”:“请把口罩戴戴好,提前打开健康码!”小区门口右侧,专门设置了临时快递存放点,快递员和居民电话沟通好后,可以将快递放在存放点,由社区工作人员代为看管。
经历了这场特殊的封闭之后,凤栖苑小区居民们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了。“前几天,有外面小区的人想进来,不愿意出示苏康码,我们小区居民就主动上前劝说。”如今,居民们打心底里有了主动防疫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争创无疫达标小区,这让凤栖苑社区的书记张娟很是欣慰,“大家都怕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坚持到最后胜利。”
“第一件事就是出去锻炼身体,因为只有体质好了才能抵抗疫情嘛”,居民王奶奶是建邺区空竹协会的成员,封闭二十几天可被憋坏了,解封后的她立即约上朋友出门抖起了空竹。
“把想吃的都吃一遍”,上班族乔先生告诉记者,解封后的这几天,他已经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烤肉和火锅。
退休的仲爷爷则悠闲地在小区里散步。对他来说,能够回归到吃完午饭在小区走一走、遛遛狗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解封了的凤栖苑小区依然对出入卡口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管控:24小时测温验码,外地人员进入小区一律检查行程码并登记;同时,对仍在居家监测的少数重点人群加强管理,由社区做好上门配送物资、收倒垃圾等服务;对于楼道、垃圾亭等公共区域每日进行两次全面消杀。
22幅“封闭作品”——字里行间都是谢意
8月17日解封当天,凤栖苑小区门口的几块展牌上展出了22件特别的作品。
原来,封闭期间,为了让居民们放松心情,凤栖苑社区居委会发起了一场线上征文活动。“居民们每天在家待着肯定很无聊,我们想通过这个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调动大家的精神世界”,让张娟没想到的是,征文通知发出后,社区微信群里陆陆续续收到了居民们各式各样的“封闭作品”。
脑洞大开的水彩画、“南京加油”的书法题字、一万多字的居家隔离日记……这些作品里,既有隔离初期的紧张焦虑,也有平静下来的日常分享,但更多的,是对日夜劳累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发出的由衷感谢。
“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年轻人都未必吃得消,王军毅同志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党员了”“不知道这一个个面罩之下,是怎样英俊或者美丽的脸庞”“看到那些医护人员,心里便生起对他们真挚的敬意”……虽未曾谋面,但字里行间传递出的谢意和支持让凤栖苑社区的工作人员们很是感动。
5个微信群——疫情留下的最好礼物
“这是(封闭期间)留下来的最好的礼物,以后这些居民微信群就留作社区的工作群了,这也是一个连接大家情感的桥梁群。”对于凤栖苑小区的居民们来说,封控日子里留下来的,除了井然有序的防控机制,还有因疫情建立的5个微信群。
“以前小区也有居民群,但人数不多,活跃度也不高。现在所有人都在里面了,每个群里也都入驻了我们的社工网格员。”张娟告诉记者,目前,社区的宣传公告都同步在群里发布,居民们关于政策的咨询也可以在群里线上交流。
7月27日紧急封闭当天,张娟按照单元号分组建立了5个居民群,凤栖苑1-24号、凤栖苑25-46号、凤栖苑47-54号……大家相互拉人,很快便把1200多户的居民聚集到了群里。
封闭管理的21天中,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收集垃圾等通知,居民体温自测自报、需求提出等都在群里对接,小小的微信群“承担”了许多,也将凤栖苑社区的大家联结更加紧密。
有一次,一位居民在群里反映当天配送的猪肉有味道,随后志愿者主动承认“错误”,说自己没有及时送到才导致这些问题,并表示第二天会重新送肉。这时,群里有居民提出“天气炎热,又装在塑料袋里,闷出点味儿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人建议“可以流水冲洗一下,煮熟吃没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原本抱怨的居民很快便体谅了志愿者的不容易。
这让张娟由衷地开心,“大家相互之间更加理解、和气了,同时靠居民自身的力量做居民工作也是一种转变,这对我们以后的社区工作会有很好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最近,凤栖苑社区居委会为居民联系了健康科普的专家直播,继续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当直播信息第一时间出现在群里时,群里又再次热闹了起来。
“重启”不易,行则必至。这个夏天,经历风雨洗涤过后的南京更添了一分苍劲,而经历过封控的南京人,也格外珍惜此后的“寻常日子”。“解封”不“解防”,让我们一起守护每个人都曾参与其中并为之奋斗的抗疫果实。
记者/孟晓晴 摄像/沈子涵 剪辑/宋梦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