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8月26日下午,扬州市召开第二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军,针对风险等级的调整依据进行解答。
地区风险等级的确定,根据三个维度来考虑:一是地域,一般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位;二是时间,现在的共识是参考潜伏期确定的14天;第三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具体的划分标准,会根据疫情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具体到扬州这次疫情,在时间和疫情两个维度,我们是按照目前通用的标准,14天内没有社会面上新增病例的是低风险地区,有不超过10例或者1起聚集性疫情的是中风险地区,超过10例或者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的是高风险地区。
这里再解释两点,一个是聚集性疫情,是指小范围内14天出现5例以上病例;另一个是这个标准同时适用上调和下调,比如低风险地区14天内出现新增病例了,上调为中风险;反之不论原来是高风险还是中风险,只要近14天社会面上没有新增病例,就可以下调为低风险。
关于区域这个维度,在疫情初期、病例数不多、行程轨迹简单的情况下,出于精准防控、尽可能控制疫情对社会影响的考虑,我们专家组研究并报上级备案,是以小区为单位划定风险区域的;但是紧接着扬州连续多日每天新增病例保持在两位数,多点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家庭聚集型传播,使得病例轨迹交织复杂,覆盖区域的传播风险大大提升,为了尽快控制人员流动,进而限制病毒传播,我们将相近风险区域合并,原则上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分。
(记者: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余乐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