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疫”线:从“娘子军”先遣队到战疫“集团军”|我苏特稿

2021年08月24日 17:39:5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宝带新村是一个大型小区,共计有12700多位居民。自7月30日小区被列为扬州第一批封闭管控的中风险地区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5天。在25天的时日里,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保障着这12700人的日常生活和疫情防控?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宝带新村小区在这25天里发生的故事,让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感受到自8月3日主城区所有小区封闭管理之后的扬州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8月24日),扬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8月23日0-24时,全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这是自前一天扬州市首次实现单日“零新增”后,连续两天实现“零新增”。

  扬州稳住了!战疫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前方!!

  这是全体扬州人的胜利,更是无数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们的胜利。

  7月27日扬州疫情暴发,到今天将近三十个日夜,那些封控“疫”线的英雄们是如何度过的呢?我苏特稿记者把焦点对准了在主城区所有小区全部封闭之前就已经实施封闭管理的宝带新村这个大型小区。

  超级硬核!六位“铁娘子”成第一批先遣队

  7月30日,宝带新村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宝带新村按要求封闭管理。

  几乎没有任何预兆,社区的六位女性工作人员就这样突然被“困”在了小区里。封闭管理的通知刚下达时,恰巧她们六位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里,外面人进不来,小区里面的管理和保障工作一切都要靠她们从零开始。海量事务一下子潮水般压在了她们身上。

  她们面对的是小区12700名居民,6:12700!

  但是身为党员,关键时刻再难也要顶住!

  白天,她们协调社区的核酸检测、流调排查、隔离转运等事项,晚上还要走访、运送物资,一心想着把居民们安顿好。

  社区副书记校巧兰苦撑7天后,8月3日生日当天因体力透支晕倒,但她一挂完水就再次投入了工作。

  这段时间,六位“铁娘子”吃睡在办公室。电话声此起彼伏,她们详细记录下电话内容,并按照轻重缓急逐一办理。一位居民的降压药没有了,社区工作人员唐玲赶紧协调,在拿到药后第一时间送了过去。

  这群“铁娘子”在一线的团结奋战彰显了共产党员的硬核力量,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小区的党员们站出来了,有18岁的大学新生,也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就这样一帮十,十帮百,很快就发展为一支抗疫大军。

  热心居民为她们腾出了一个简易车库,搭了一张板床,供她们临时休息,还有居民为她们熬了粥和绿豆汤……

  如今,这六名硬核铁娘子仍然在封控一线“战斗”。

  快速反应!“红色管家”拉起第一道警戒线

  最早进入“战场”的还有宝带新村的物业服务人员。

  7 月 30 日凌晨 3 时许,丁军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此前他已经连续四五天坚守小区防御台风“烟花 ”,好不容易熬到当天晚上风雨平息后,他才抓到个机会回家洗澡休息。

  “宝带新村出现疫情紧急情况,全小区要紧急隔离,你赶紧到小区来。”

  作为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之一,丁军立即清醒过来,披上衣服,立即开车赶往宝带小区。

  " 小区现在只有值班人员,人手肯定不够。" 丁军立即向公司抗击疫情指挥组汇报情况," 立即启动公司疫情管控应急预案,通知各岗位提前到岗!"

  接到电话15分钟,宝带小区16名保安赶到小区西门口集结。“小区即将封闭,如果现在进入小区工作,可能半个月都回不了家。”

  16名保安的回答是:“我们愿意留在小区,与居民们一起打赢这场战斗!”

  一只口罩、一副手套,他们接岗了小区唯一出入口。关闭汽车道闸、关闭行人道闸、拉警戒线、安装隔离栏,这些工作都是连夜进行。

  直到第二天,还有许多业主并不知道小区已经封闭管理,天刚亮就纷纷聚集到小区门口要求出门上班、买菜、就医、晨练……

  业主聚集人员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引导劝说分流,后果难料。保安队员们不得不从“守门员”转岗为“劝导员”。他们分为四组,与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道,劝说聚集在门口的业主配合政府的管控措施。

  为了服务好业主,宝带新村小区的物业成立了“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业主送菜上门、为独居老人充话费、提供定时上门查看和提供心理抚慰等各类服务达15种以上。同时在一次次核酸检测中,针对老、弱、病、残、孕特殊人群,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开启绿色通道,做好一对一护送至检测点。

  然而,疫情防控期间这群“管家”自己的生活却将就得不能再将就。小区里没有宿舍,他们每天只能在厕所里用冷水冲冲身子,凳子一拼就成了一张床。

  “现在疫情阻击战还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时刻和居民们站在一起。”丁军说。

  紧急驰援!全面部署夯实一线

  仅靠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服务人员,是无法撑起一个12700人的大型小区生活保障和疫情防控网的。就在宝带新村小区内频频告急的时候,外部强大的驰援力量纷至沓来。

  8月9日,扬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后针对小区实际情况,“定制”了一整套保障措施:

  增派工作小组驰援该小区前线工作组;

  加派一名副处职干部专门负责宝带小区物资供应;

  加派一名机关党员担任宝带社区代理书记,全面协调小区居民生活保障;

  加派一名工作人员协助防疫、小区供应等相关事宜;

  除了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之外,还要求社区和工作组,针对居民关心的急难问题,进一步划小网格、缩小服务半径,设立专班制,线上联络,列出问题清单,线下专班专办,落实“谁去送、谁去订”,确保“送到位、送及时”,保障好居民的基本生活;举一反三,统筹兼顾,全面解决包括送药、送医等各项群众合理化需求;设立热线电话、公安巡逻车宣传、主动上楼解决困难群众诉求。

  按照党工委管委会部署,宝带社区连夜落实执行方案:

  成立线上专班,分片、分点明确责任人,指定34个楼栋长,每个楼栋长负责3—4个楼栋,通过微信群、电话咨询(没有微信的居民),收集汇总小区内所有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和问题反映,确保需求登记一个不漏、生活必需物资一样不少;

  成立线下专班,加大物资调集、采购力度,保证居民所需物品及时采购到位、送达社区;

  组织党员志愿者、区城管队员、社区志愿者建立60多人的运输队,负责分楼栋将居民订购的物资送至居民家门口;

  成立老幼妇残服务组,专门对接特殊群体服务需求;

  ……

  随着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宝带社区物资供应状况迅速改观。

  “帮我家订2斤肉、3斤青菜,再来点茄子和蒜苗。”

  “帮我订一份60元的套餐,谢谢!”

  “我要一只鸡,一份大白菜,再来一份酸菜鱼。”

  ……

  小区每4-5幢楼,建一个微信群,由1名楼栋长担任群主,每天下午14点前统计本群居民生活物资的需求。对于没有微信群的老年人,则通过志愿者和电话形式问询统计,确保居民的生活必需物资一个不漏。

  这些庞杂的信息由工作人员记录并汇总至社区工作专班,再统一由区生活物资组对接购买。

  “喂,你好,你家订的肉和菜到了,请开门拿一下。”

  “刘阿姨,你订的油到了,开门出来拿一下哎”……

  每天早上9点左右,供货商将货物送至宝带社区办公楼后,23名经开区城管队员和志愿者们,就会分楼栋将居民订购的物资送至居民家门口。“太谢谢你们了,每天这么辛苦,一袋袋往我们家里送,有你们在身边,心里踏实多了”,张阿姨一边接过菜,一边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各个楼栋长微信群预定的菜品量在500至700份左右,包含猪肉、鱼、鸡等荤菜,青菜、茭白、大白菜、茄子、蒜苗等蔬菜,以及大米、面等主食。同时,还单独推出调料套餐,包括酱油、醋、糖、鸡精等,确保物资保障到位。

  另外,许多居民在线上超市,或是其他渠道定购的菜和生活物资,每天约有800至1000件。在送到宝带小区西门后,也是由志愿者送到居民家门口。

  不漏一户!机关骨干下沉一线

  对封闭小区的管理,入户进行疫情调查既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又面临着较大的感染风险。

  这样的工作,扬州经开区交给了机关党员骨干。

  8月15日上午10时许,来自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党员小队的10余名志愿者再次全副武装,逐楼栋逐单元挨家挨户调查各家居民常住人口,以及核酸检测、疫苗注射等情况。

  这是一张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在入户调查前留下的照片。防护服,防护面罩,N95口罩,胶皮手套,这一套和一线医护相同等级的防护装备,说明了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面临的风险等级。

  入户调查,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和一位感染者面对面。

  这是一项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他们轻轻叩开一户户居民的房门,总要致以亲切问候,不厌其烦地介绍疫情防控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一丝不苟地调查登记相关情况。

  因为要穿防护服,他们不敢多喝一口水,也不敢过多进食,加之连续十多天的执勤,他们戏称自己为“特困生”。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他们必须不间断地爬楼,爬楼,再爬楼……“特困生”们一个个气喘吁吁,头晕目眩。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有的小腿浮肿,有的身上长了痱子。

  但是没有一人中途退出。

  扬州经开区招商局也专门抽调了5名能吃苦、有力气、敢担当的党员干部组建第一专班小组,即时、长期进驻宝带新村小区。被居民们笑称为招商局来的五条“壮汉”。

  刘学业大米扛起来就跑、物资搬起来不歇、送货的车子跨上去就奔。作为两个孩子的“奶爸”,时常被大家调侃:“老刘,今天比昨天晒得更黑了,再这样下去你家俩姑娘要认不出你咯!”

  吴书宇、何宙是新入职十来天的年轻小伙子,“宇宙”合体,每天傍晚负责协调防疫工作的同事总是能接到他们的电话,“明天还是我上,不需要换人,我不累。”

  ……

  全员核酸检测是疫情筛查的必要工作,对于宝带新村小区这样有确诊病例的小区来说,核酸筛查的组织工作更多了一层危险因素。

  8月2日这一天,是宝带小区第二轮核酸筛查的日子,一大早,40名专业检测人员分成20个小组,逐楼逐单元进行检测。而维护现场秩序,提供志愿服务的则是由团委、妇联、工会等机关单位派出的180名志愿者。

  志愿者们有的坚守在小区西门,严把小区出入关;有的化身运送员,搬运各种检测物资;有的在小区内化身“政策宣传员”,通过微信群耐心向居民宣传和解读政策,进行心理辅导;有的化身协助员,引导住户逐一核酸检测;有的则进行巡查,确保各楼栋住户有效隔离。

  “太谢谢你们了,我们出不了门,但是有你们在,我们生活还是非常安顺的。”

  “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有你们在身边,我们感到很安心,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业主们的点赞无疑让疫情防控这道铜墙铁壁更加坚固。

  爱心接龙!大门内外的志愿接力

  这张照片拍摄于8月10日晚上,宝带新村小区门口。当晚8时许,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抗疫志愿者群中,突然跳出一条紧急求助信息:“为保证宝带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由政府相关部门调配的蔬菜物资已到达小区门口,现急需装袋志愿者20名”。

  1分钟内,群内报名的回复信息接起了长龙,3分钟后,24名志愿者团队已“整装待发”。

  “土豆摆中间、包菜放手边。”

  “我来负责发放塑料袋。”

  快速而又简单的部署后,志愿者们席地而坐、各司其职,一条蔬菜装袋的“流水线”在小区门口开始作业了。闷热的夜晚,天空不时洒下零星的雨点,和着大家的汗水,湿透了衣裳。

  50分钟后,3200袋蔬菜分装完毕,一袋袋成品蔬菜袋铺满了空地,等待的转运车迅速把蔬菜运进了小区。

  ……

  从7月30日宝带新村小区封闭管理以后,群里的志愿者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突然袭击”,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盯得最紧的就是自己所在的志愿者微信群,一看到有人在群里“派单”,群里立刻热闹非凡,“抢单”声一片。

  外面的志愿者将物资送到小区门口后,小区里面的志愿接力也开始了。

  丁昌银蹲坐着用一张白纸和笔记录标记好送达的地址,并一再核对。隔着防护服的包裹,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声音脆亮的志愿者竟是一位已经52岁的大妈。

  “虽然自己苦些、累些,比呆在家里有意义多了。” 丁昌银说道。

  从8月10日开始,丁昌银已经在宝带新村做了25天志愿者。大夏天里,裹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在太阳下就这么一趟趟踩着三轮车,浑身被汗水湿透,却从来不叫累。她把自己的这股精气神归结于自己平时有个爱锻炼的好习惯:“我不比20来岁的小伙子精神差!”

  陈天宇这个夏天刚刚成为文津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原本暑假要去学校报到,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入职第一课就这样从教室搬到了封控一线的宝带新村。

  疫情发生后,陈天宇成了文津中学41人党员突击队第三小队的一员。送物资、摸排信息、帮助老人登记……楼上楼下来回奔波,哪个岗位需要人,她就出现在哪里。

  志愿者的工作很碎,但陈天宇不厌其烦。“因为热爱这个城市。”陈天宇回忆,第一次到达宝带小区,她抬头看见楼上居民投来的目光,觉得很亲切,大家默契地相互招手问候,“陌生人的善意更容易温暖人心。”

  随着疫情逐渐散去,宝带新村终将和扬州其他封闭管理的小区一样恢复常态。但是在疫情中迸发出来的凝聚力量,人人互助的邻里温情,还有那关键时刻涌现出来的铁肩担当,一定会深深植入到扬州人的记忆里。

  (来源:我苏网/袁锦生 视频/王紫轩 张建 通讯员/顾潇 郑宇彤 田文荟 刘宁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