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政府救助,让我的老年生活得到了保障,心里感到很温暖。”8月10日,家住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胡庄镇庵桥村的77岁老人樊国银收到帮扶慰问金后激动地说,疫情防控期间,家人无法外出务工,生活上面临一些困难,好在有社区干部帮忙一一解决。
疫情防控时期,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不易。9日,《泰州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抗疫情保民生促发展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纾困八条”)出台,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纾解群众和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纾困八条”强调,对主要成员集中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的家庭,跟踪落实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和失能人员生活照料,确保“生活有人照应、生病及时就医”;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面落实定期探访制度。对因疫情影响造成收入骤减、影响基本生活的,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
“社会救助,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牵挂、一头连着困难群众的冷暖。”市民政局局长封新华说,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民政部门要关爱困难群体生活,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9日,市民政局快速响应“纾困八条”,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市民政部门落实“三项机制”,提供“三高”服务,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三项机制”“三高”服务内容是指,优化主动发现和调查审批机制,高效率精准救助;细化困难群众排查探访机制,高标准抓实服务;强化临时救助托底补漏机制,高质量兜牢民生底线。相关举措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通知》要求,细化困难群众排查探访机制,高标准抓实服务。对困难群众以及疫情密切接触者等家庭生活情况重点排查,跟踪落实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和失能人员生活照料,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督促落实照料服务责任。加强防疫物资储备,落实疫情防控“零报告”制度。
11日上午,海陵区城西街道森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徐哲拎着一袋药品,和同事一起匆匆赶到居家医学观察住户门前。他轻轻敲门,将药品挂在门上,随即离开。徐哲看望的是一个白血病患儿,其父亲7月21日从南京赶回来,接受集中医学观察,整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全部居家医学观察。7月24日,小孩突然咳嗽、鼻子出血。社区经过多方协调,请120派了辆专车接孩子去医院。整个家庭居家医学观察的这段时间,买药、买菜,包括拿快递,全部由社区负责帮忙。
疫情防控期间,海陵区对主要成员集中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的家庭,跟踪落实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和失能人员生活照料,还针对辖区内所有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全面兜底走访,100多名民生专员对城西、九龙、罡杨、华港等地400多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身体、心理状况,此外还通过“爱帮360”行动,持续关注独居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切实做好服务,保障他们的生活。
《通知》明确,强化临时救助托底补漏机制,高质量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对新认定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家庭等特定人群的救助帮扶,对因感染患病、居家医学观察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外地人口,落实临时救助。以“一事一议”方式强化先行救助,严格落实低保对象收入豁免、就业成本抵扣和“单人保”政策,灵活采取提前发放低保金和特困供养金等形式,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和关爱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民政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截至12日,走访排查困难群众87887人,因疫开展临时救助31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8.14万元,发放物资折款20.133万元。泰兴市为153名困境儿童发放个性化爱心礼包,满足其微心愿,缓解因疫情影响导致的精神压力;兴化市加强从风险区回兴人员管理,隔断风险区人员与困难群众接触,同时发挥村(居)干部、工作人员、网格员重要作用,加强对困难群体政策宣传,及时解决问题,对因疫情生活困难及时开展临时救助或发放防疫物资。
“社会救助工作要高质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高效率精准救助困难家庭,高标准抓细社会救助基本服务。”封新华说。
《通知》还要求优化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和调查审批机制,高效率精准救助。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通过信息共享、定期排查、上门走访、来信来访等途径拓宽主动发现渠道。优化简化审核确认流程,用足经济状况线上核对机制,推行申请审核确认全流程网上办理,减少人员接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