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连云港市灌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40多名老党员学史力行,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的要求,积极参与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县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妈,生了生了,是女孩,六斤七两,母女平安……”电话里夹杂着婴儿的啼哭声,当洪玥听到这句话时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露出幸福的笑容。原来洪玥的儿媳妇刚刚为她生下了期盼已久的小孙女,而她此刻正在小区参加督查疫情防控工作。
洪玥是灌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位“60”后党员干部,儿媳妇在医院生产,她本应该前往陪护,但是她说“此时正是灌南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不能离开‘疫线’”。洪玥的大家庭是革命之家,她的公婆都参加过革命,所以他们全家一致支持她留在抗疫一线,她儿子也理解地在电话中说:“妈,医院有我呢,我想我女儿长大后也会理解您的,并会为有您这样的奶奶而感到骄傲的”。
在沿海高速灌南段卡口,一位老同志正在全神贯注为过往车辆驾乘人员测量体温,查看行程码、健康码及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他就是灌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廖德国,今年60岁的他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这次疫情防控抽调工作人员时,孟兴庄镇自然资源所负责同志考虑到他年龄大且马上就要退休了,就没有安排他到疫情防控一线值班值守。

“我是一名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个时候正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不到疫情防控一线,就不配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廖德国知道后,立即找到所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坚决要到防疫一线去工作。廖德国年轻时当过兵,退役之后回到家乡工作,做了多年国土所负责人,他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干工作永远冲在最前面,雷厉风行,工作业绩一直遥遥领先。

从7月21日抽调到灌南高速东出口卡口值守以来,他已经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了30多天,每天他都要工作12个小时。随着新学期即将到来,很多在外地务工的人员都把小孩送回家上学,所以高速卡口返灌人员明显增多,他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每天从上岗就忙着测体温,查看双码及核酸证明,几乎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虽然每天汗流浃背,但是他从没叫过一次苦,没喊过一声累。在他的带动下,卡口其他工作人员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扎实认真,没有一丝漏洞,为全县人民牢牢守住了东大门。

从中午一点开始,灌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9名工作人员就走进新安镇镇中村进行核酸检测入户动员调查,一干就是八个半小时,晚上9点半才能吃上一口快餐,吃完后他们还得到单位整理资料,把数据资料录入电脑,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点才能完工。这种工作强度和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负责人王永峰是位60后党员干部,按照惯例不该让他负责全员核酸检测入户动员调查这种繁重的工,但他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作为党员干部,我一定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亲自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调查,摸清每家每户家庭成员情况,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要求,了解疫情期间生活有哪些困难,他自己能帮则帮,不能帮则向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反应,争取通过政府的力量解决群众的困难。排查到小区高层住户时,要爬二三十层楼,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他没有一句怨言,对老百姓始终保持微笑,诚恳和他们交流,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他的工作态度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和肯定,以自己的行动展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着 “两同两在”建新功要求。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顺利完成1915户5419人的核酸检测入户动员调查任务,数据资料准确无误,为全县防疫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灌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个党支部共有40余名“60”后老党员,他们带头执行《灌南县机关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八个带头”任务清单》,不怕苦不怕累,主动要求承担风险大、任务重的工作,默默奋战在抗疫一线,体现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实干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成效展现在抗疫一线。
(来源:灌南县融媒体中心/孙荪 王礼胜 编辑/赵恩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