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小场所”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地方,标准化管理、精准防控是关键。疫情防控期间,“九小场所”的店家经营时防疫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是否得到强化,相关部门对“九小场所”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呢?
为有效防范疫情传播风险,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会同街道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对农贸市场、餐饮店、药店、商超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组织综合执法检查。
在南京秦淮区长乐路上的一家面条店,记者看到,商户配齐了测温设备、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严格落实测温、苏康码查验等。
南京秦淮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表示,店家要严格落实“入门三件套”(验码、测温、戴口罩),“措施三必看”(消杀、巡检、一米线)等相关措施,商户做好自身健康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监督顾客戴好口罩,保持合理的距离。
在另外一家连锁餐饮店,记者看到,商家还对店内工作人员的体温进行每日公示,同时为外卖小哥设置了专门的取货台,避免进入店内取货。"这种方式就是为了确保大家在上班之前,自己体温正常,对餐厅和顾客都要负责。第一个是值班经理,然后对所有班次的人进行体温登记。我们让外卖人员在外面取餐,避免进入餐厅。"餐饮店现场负责人曹女士说。
执法人员表示,他们对辖区内的小诊所、小商场、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了高强度、高频次、大力度拉网式的专项整治行动。在检查中也发现有市场主体,仍未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测温、验码、佩戴口罩、1米线等规定措施,或者未按照要求进行定期核酸检测。执法人员在落实现场整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商家有序经营,对拒不配合和多次整改不到位的市场主体停业整改。
"我们要求店家定期上报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的情况,要求三天参加一次统一核酸检测。因为个人原因,没有检测的,要求补检,拿到阴性结果后,才能重新上岗。有些问题可以现场整改的要整改,如果有一些问题需要时间整改,就要暂时停业。"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管局双塘分局副分局长吴旸说。
(来源:《零距离》记者/何畔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