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筑牢江苏抗疫“战斗堡垒”

2021年08月13日 18:07: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场突发疫情,让江苏再次进入全民战“疫”模式。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7月26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抗台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通知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扛起责任、挺身而出,在防疫防汛中坚持“两在两同”建新功,充分发挥全省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全省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树起党旗、亮出党徽,让人民群众找到主心骨。他们筑牢了基层党组织抗疫“红色堤坝”,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最前线!

  用最放心的人!千名党员担当无物管小区“守门人”

  目前扬州江都城区存在无物管小区(含独栋楼)440个、计栋数1023个,在防控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人员力量不到位而导致的漏管、漏控等现象,因此,无物管小区防控成效,直接关系着整体疫情防控的成败。

  面对疫情考验,江都区把党性最坚强、身体素质最好、执行力最坚决、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及接种疫苗2剂次以上的区级机关党员干部放到“最不放心”的部位去,做到24小时彻夜坚守,与社区共同筑牢基层防线。

  “书记,让我上,我随时待命准备出发”,江都税务局干部高莉坚定的语气和眼神打动了每一个人;“我是转业干部,我不上谁上?我们现在是跟病毒赛跑,请组织允许我现在就去抗疫一线。”不改军人本色的党员志愿者沈飞在线上向组织发出请战书……江都千名区级机关党员干部发出铮铮誓言,冲上无物管小区一线补位加密,构筑起众志成城的社区防控红色堡垒。

  “我所在的一线,不过是医护人员的后方,比起医护人员,我们只想为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坚守12个小时的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樊志和仍然在岗在位。党员志愿者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铭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里,为小区居民送上物资,为检测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做好现场看护,用永远“压不断的肩膀”,挑起所向无前的战疫担当。

  “在一线”更要“在一起”,无物管小区楼栋管理过程中,江都区1238名区级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全情投入、细致服务,有效畅通了区防指、镇、社区、无物管小区四级联系,在担当奉献守一线中赢得了百姓心。

  让群众安全感满满!老中青三代党员齐上阵

  “谢奶奶,你订的包子到了!”8月11日上午,扬大附中宿舍小区“关爱暖心小队”成员杜江敲开了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四望亭社区高龄老人谢荣海的家门,为她送去了一袋热腾腾的包子。接过包子,老人激动不已,连连致谢,“昨晚下单,今天就送上门,有你们在,咱们老年人很有‘安全感’。”

  书院巷6号扬大附中宿舍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共有180多户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为了确保小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防疫压力,该小区的老中青三代党员自发组建了一支“关爱暖心小队”,大家分工明确,老年党员队值守小区卡口、中年党员队设计小程序采集需求、年轻党员队跑腿代购送货上门,大家齐心协力,为小区居民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请大家申报核酸检测情况!”中午12点,中年党员、扬大附中在职教师赵红兵夫妇在小区微信群转发了自主设计的一个小程序,号召大家自行填写第六轮核酸检测情况,内容细化到实住人口、几人测过核酸、未测核酸的原因等。“针对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我们会派年轻党员队上门询问。”赵红兵一边介绍、一边登记,不出一个小时,小区180多户居民全部登记完毕。

  无独有偶,在南京市秦淮区,老中青三代也在齐上阵!从“60后”到“90后”的社区书记带领全体社工,冲在社区抗疫的一线,用奋斗见证初心,用汗水诠释担当,写下一份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答卷。

  “你们看,我们社区的姑娘们一身红装,像不像战‘疫’娘子军”,在月牙湖街道富康社区的核酸采样点,熟悉的居民对着社工说。这支以80后为主的“娘子军”队伍,战斗起来样样争先:引导居民有序检测、宣传告知、小区卡口管控、服务隔离人员、社区信息核查和数据统计,每项工作都让居民竖起大拇指。“她们是我们的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居民评价道。

  活跃在防疫一线的,除了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有许多“90后”的年轻身影。在疫情防控需要突击攻坚的时候,秦淮“90后”的表现,让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92年出生的五老村街道淮海路社区党委书记于静静是全区年龄最小的社区书记。她和“战友”们肩负着广播电视大学检测点统筹、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管控等急难险重的防控任务。7月29日深夜,于静静坐在核酸采样点路边的台阶上撑着额头睡着了,身上的“全副武装”尚未来得及卸下。被身边的同事看到,悄悄拍下来发进了朋友圈,点赞和评论一时“爆屏”。“昨晚只休息了2个小时,真的很累。但我们年轻人关键时刻就要能顶得上去。”于静静说道。

  在社区书记们的带领下,年轻的社工也在迅速成长,朝天宫街道冶山道院社区的“95后”社工姜帅听到社区有些老年人说孩子们不在家,出门做核酸检测上下楼不方便。他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网格内的高龄老人,提前电话联系预约,主动上门接送老人去做检测,然后再送回家。这段时间,小姜的运动步数在朋友圈天天登顶。

  “我是党员也是医生,有事请找我!”

  南京市江宁区高风险地区,在禄口街道,南京鼓楼医院组建了一支党员医务工作者为骨干的14人突击队冲锋在前,支援禄口社区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并成立了支援禄口社区医院突击队临时党支部。

  作为南京市最早、目前仅剩的新冠高风险地区。该院党员突击队员、全科医学科住院医师王琪琦在发热门诊接诊过程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新型冠状肺炎筛查,一天内发现3例新冠阳性患者,并及时转诊至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冒着随时遭遇的风险,作为“扫雷”突击队员,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最前线。

  封控区8月份有近600名待建卡产检的孕产妇及100多名面临分娩的孕产妇,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戴晨燕临危受命,帮助禄口社区医院建立多个超声检查规范,在抗疫的同时为社区医院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当地养老院内一位手术后两个月的老年患者紧急求助,需要接受术后专科治疗。党员突击队成员邓永明第一时间上门进行专科治疗,为封控区百姓就医解除了后顾之忧。

  突击队的队友们说:成立支援禄口社区医院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同样在南京市江宁区,位于湖熟街道的周岗社区,几个村庄正在执行严格的疫情封控管理。周岗社区医院副院长业绪根在自己的防护服背面写上:我是党员也是医生,有事请找我。疫情发生以来,业绪根带领医护人员承担起核酸检测、医疗保障、上门看病和按需代购药品等多项服务,这段时间,他基本都是24小时在岗,吃住在社区。

  由于村上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较多,不好分辨,业绪根就在自己的防护服背面写上“我是党员也是医生,有事请找我。”并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写在上面,方便村民找到他。他说:“我参加过非典防疫,也参加过之前的防疫。首先自己要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事事在前做好榜样,充分体现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素质。”

  “党员种田队” 真行!治虫除草喂鸡让隔离村民放心

  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的官长村是纯农业社区,村民多以农业种植为主。为解决被隔离村民家里农活无人照管的问题,村党支部成立“党员种田队”,让隔离的村民能够安心、放心。

  家住在官长村的赵女士(化名)目前正在居家隔离,她的公婆在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此前考虑到水稻无人打理,家畜无人喂养,她的公婆心情十分焦虑。赵女士将情况反映给社区后,“党员种田队”不仅帮他们的农田喷洒农药,还每天派人给赵女士家的鸡鸭鹅喂食。 “你们真的太贴心,太好了”,赵女士说道。

  官长村有22户村民被隔离,他们50多亩的农田面临着无人打理的困境。在村党支部发出倡议后,80后党员张培培立即带头组成了一支“党员种田队”。张培培说,水稻是灌溉田,不需要担心灌水的问题,但眼下正是水稻病虫害高发期,农业站给他们配好了农药药水后,他们再对整片田进行农药喷洒和除草,“30亩地,两个人要干一天,虽然累,但如果不及时喷洒农药治理,农民的辛苦劳动将付之东流”。

  “党员种田队”由4名党员和2名志愿者组成。接到被隔离村民的诉求后,他们会一一对应地去完成农活。除了管理稻田之外,还有11户村民家中的小鸡小鸭,他们每天都要去喂食。志愿者说:“必须每天都去喂,一次性投喂的话,家畜会全部吃光,要确保小鸡小鸭正常生长”。

  疫情来袭,官长村党总支将党旗插在了田间地头。张培培说,粮食是农民的根本,不能让庄稼毁掉,更不能让村民颗粒无收。作为一名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薪火相传,本色不改。疫情面前,他们激流勇进、冲锋在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江苏党的好儿女正在筑牢基层党组织抗疫“红色堤坝”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最前线!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郭奉铭 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梁振华 俞声扬 《零距离》记者/冯珂 我苏网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